【八月十二日再入都】作者:苏泂 朝代:宋代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八月十二日再入都原文
野色连山碧,时光似木流。
邹阳仍是客,李广不封侯。
业已诗中老,何须病始休。
草根萤一点,寂照万端忧。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诗词问答
问:八月十二日再入都的作者是谁?答:苏泂
问:八月十二日再入都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泂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参考注释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野色
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冀城北原作》诗:“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宋 王安石 《见远亭一绝上王郎中》诗:“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却也有野色撩人。”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连山
(1).古《易》名。《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 疏:“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於山,故名《易》为《连山》。” 唐 韩愈 《毛颖传》:“﹝ 蒙恬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连山》、《归藏》,简编并没。”
(2).连绵的山岭。 南朝 梁 吴均 《至湘洲望南岳诗》:“重波沦且直,连山纠復纷。” 唐 王维 《终南山》诗:“ 太乙 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宋 苏辙 《同王适赋雪》:“重楼复閤烂生光,絶涧连山漫不见。”
(3).满山。 唐 卢纶 《春日卧病示赵季黄》诗:“黄埃满市图书贱,黑雾连山虎豹尊。” 清 王凯泰 《台湾杂咏》:“好竹连山觉笋香,马蹄入市许先尝。”
(4).见“ 连山眉 ”。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时光
(1) 时间;时候
别浪费大好时光
这是什么时光,还说东道西。——杜鹏程《保卫延安》
(2) 日子
我们的时光越过越好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仍是
(1) 还是要,尽管发生了以前的事或以 * 虑过还是要
仍是重要的人物
(2) 形式、条件、状况、数量继续不变
这个条约五十年仍是有效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不封
不聚土筑坟。《易·繫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业已
业经;已经
准备工作业已完成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草根
草根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 ①群众的,基层的; ②乡村地区的; ③基础的;根本的。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认为'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潮流现象,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
“草根”(cǎo gēn)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万端
头绪极多而纷乱
感慨万端
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
宋代,苏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