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登中镇山】作者:叶万善 朝代:明代
[念奴娇·登中镇山]念奴娇·登中镇山原文
春容如旧,正花雾,笼明杜宇啼熟。
匹马骄嘶,穿石径,彷佛两高三竺。
古柏埋云,悬崖咽雪,庙貌犹严肃。
残碑几字,苔痕侵上华屋。
常忆昨岁香泉,琵琶曲竟赋,别喷珠瀑。
此地寻游,空怅恨,荒却吾庐修竹。
半日杯閒,十分山兴,对景皆成独。
斜阳僻寺,一声归雁横麓。
[念奴娇·登中镇山]诗词问答
问:念奴娇·登中镇山的作者是谁?答:叶万善
问:念奴娇·登中镇山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叶万善的名句有哪些?答:叶万善
[念奴娇·登中镇山]注释
1. 押屋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念奴娇·登中镇山]参考注释
[念奴娇·登中镇山]春容
(1).犹春色,春天的景色。 五代 齐己 《南归舟中》诗之一:“春容含众岫,雨气泛平芜。” 宋 陈师道 《黄梅》诗:“黄里含真意,春容带薄寒。”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2).青春的容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之三二》:“郎怀幽闺性,儂亦恃春容。”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一:“春容捨我去,秋髮已衰改。” 唐 温庭筠 《苏小小歌》:“酒里春容抱离恨,水中莲子怀芳心。”
(3).女子的画相。 明 杨柔胜 《玉环记·赶逐韦皋》:“贤姐怎生画得一轴春容,与小生路上一看,就如见贤姐一般。”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幽媾》:“当时自画春容,埋於太湖石下。”
[念奴娇·登中镇山]如旧
如故;跟原来一样
小桥,荷花,…一切如旧
[念奴娇·登中镇山]杜宇
杜鹃鸟的别名
[念奴娇·登中镇山]匹马
一匹马。后常指单身一人。《仪礼·觐礼》:“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龙驾帝服,鸣钟传鼓於 清渭 之上,南面而朝单于, 朔 、 易 无復匹马之踪,六十餘年矣。” 唐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诗之三:“短衣匹马随 李广 ,看射猛虎终残年。” 宋 陆游 《诉衷情》词:“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 梁州 。”《花月痕》第四七回:“ 李稷如 匹马捉狗头, 颜卓然 单刀盟倭目。”
[念奴娇·登中镇山]石径
亦作“ 石逕 ”。山间石路。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鴈行缘石逕,鱼贯度飞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嶇,人蹟裁交。”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
[念奴娇·登中镇山]彷佛
同“仿佛”
[念奴娇·登中镇山]三竺
浙江 杭州 灵隐山 飞来峰 东南的 天竺山 ,有 上天竺 、 中天竺 、 下天竺 三座寺院,合称“三天竺”,简称“三竺”。 宋 林景熙 《西湖》诗:“断猿 三竺 晓,残柳 六桥 春。” 元 方回 《涌金城门望》诗:“ 三竺 禪牕猿已化,八梅吟冢鹤应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我且寄踪 三竺 ,还期执手 西湖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诗之四:“ 三竺 峰峦非 艮岳 ,两堤灯火似 樊楼 。”参见“ 三天竺 ”。
[念奴娇·登中镇山]悬崖
陡峭山崖
悬崖之颠。——明· 顾炎武《复庵记》
[念奴娇·登中镇山]庙貌
《诗·周颂·清庙序》 郑玄 笺:“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因称庙宇及神像为庙貌。 三国 蜀 诸葛亮 《黄陵庙记》:“庙貌废去,使人太息。”《桯史》附 宋 岳珂 《吁天辩诬通叙》:“ 孝宗 皇帝嗣位之初,首加昭雪,復其宫爵,又锡之冢地……旌以庙貌而俾有以尉部曲三军之心。”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形骸虽肖何如觉,庙貌徒严妄设陈。”
[念奴娇·登中镇山]严肃
使严格
严肃法制
[念奴娇·登中镇山]残碑
残缺的碑石。 宋 王安石 《破冢》诗:“埋没残碑草自春,旋风时出地中尘。” 明 王偁 《黄陵庙》诗:“剥尽残碑无可问,春山唯有鷓鴣啼。”
[念奴娇·登中镇山]苔痕
苔藓滋生之迹。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苔痕上阶緑,草色入帘青。” 宋 张耒 《无题》诗之一:“出门蹄道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蹟多。” 清 龚自珍 《鹊楼仙》词:“安排疏密,商量肥瘦,自劚苔痕辛苦。” 郁达夫 《偶过西台有感》诗:“偶向西臺臺畔过,苔痕犹似泪淋痕。”
[念奴娇·登中镇山]华屋
华美的屋宇,指朝会、议事的地方
歃血于华屋之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念奴娇·登中镇山]香泉
泉名。在 安徽省 和县 北四十里,水有香气,因名。含有某种矿物质,能治疥癣等皮肤病。故又名 平痾泉 。南社诗人 叶玉森 有《香泉口占四绝句》咏其事。相传 梁 昭明太子 尝浴于此,俗又称为 太子泉 。
[念奴娇·登中镇山]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念奴娇·登中镇山]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念奴娇·登中镇山]怅恨
因失意而恼恨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史记·陈涉世家》
[念奴娇·登中镇山]吾庐
我的屋舍。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众鸟欣有託,吾亦爱吾庐。” 唐 白居易 《吾庐》诗:“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来侵身衰。” 元 张可久 《人月圆·三衢道中有怀会稽》曲:“不如归去, 香炉峰 下,吾爱吾庐。”
[念奴娇·登中镇山]修竹
细长的竹子
茂林修竹
[念奴娇·登中镇山]半日
(1) 一天之半
(2)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颇久
[念奴娇·登中镇山]十分
(1) 很,甚,非常,极其
十分高兴
十分难过
(2) 达到极端的程度
十分惊恐
(3) 总是;老是
十分在衙门中也不方便。——《 * 》
(4) 十全十美;十足
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水浒传》
[念奴娇·登中镇山]对景
(1).对着眼前景物。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元 耶律楚材 《河中游西园》诗:“对景怕看红日暮,临池羞照白头新。”
(2).比喻两相符合;对路。《红楼梦》第三三回:“ 袭人 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大家説这戏唱得对景。”
[念奴娇·登中镇山]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念奴娇·登中镇山]归雁
亦作“ 归鴈 ”。大雁春天北飞,秋天南飞,候时去来,故称“归雁”。 汉 苏武 《报李陵书》:“岂可因归雁以运粮,託景风以餉军哉。” 汉 张衡 《南都赋》:“归鴈鸣鵽,黄稻鱻鱼。” 晋 陆机 《拟古》诗之十二:“飜飜归鴈集,嘒嘒寒蝉鸣。”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征蓬出 汉 塞,归雁入胡天。”
叶万善,念奴娇,明代,登中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