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作者:张仲深 朝代:元代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原文
古来篆籀数冰斯,千载风流想见之。
当代典刑遗老在,一庭光霁故人知。
屋梁落月疑颜色,翰墨生云揭宇眉。
多谢心交题赠意,小斋从此是襟期。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诗词问答
问:《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的作者是谁?答:张仲深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张仲深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仲深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参考注释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篆籀
篆文和籀文。 晋 左思 《魏都赋》:“讎校篆籀,篇章毕覿。”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接雄词於章句,窥逸踪於篆籀。”《新五代史·杂传十九王仁裕》:“﹝ 仁裕 ﹞喜为诗。其少也,尝梦剖其肠胃,以 西江 水涤之,顾见 江 中沙石皆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进。” 黄质 《题朱生君实延龄遗墨》诗:“笔参篆籀字树石,行年穉弱气超迈。”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冰斯
唐 李阳冰 与 秦 李斯 的并称。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想见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当代
目前这个时代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典刑
(1) 常刑
(2) 掌管刑罚
释之典型,国宪以平。——《汉书·叙传下》
(3) 受死刑
屈招药死了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元· 关汉卿《窦娥冤》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遗老
(1) 指改朝换代后仍忠于前一朝代的老年人
(2) 指经历世变的老人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光霁
(1).“光风霽月”之省。 元 范梈 《贵州》诗:“若无光霽在,何以破朱炎?”参见“ 光风霽月 ”。
(2).敬词。犹风采。 明 章懋 《与陈提学书》:“未获一瞻光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揖而祝曰:‘小生斋宿而来,仙人既不以门外见斥,何不竟赐光霽?’”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翰墨
原指笔、墨,借指文章、书画
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曹丕《典论·论文》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多谢
(1) 表示感谢的客套话
(2) 嘱咐;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心交
知心朋友。 唐 鲍溶 《送萧世秀才》诗:“心交别我 西京 去,愁满春魂不易醒。”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三:“与公素为心交,苟有所怀,不敢不尽。”《群强报》1923.5.25:“你容我给你开门送,你姑娘说:‘既是心交,何须客套!’”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二·其二·赵子期参政篆光霁扁]襟期
(1).襟怀、志趣。 北齐 高澄 《与侯景书》:“繾綣襟期,绸繆素分。”《北史·李谐传》:“庶弟 蔚 ,少清秀,有襟期 * ,涉观史传,兼属文词。” 明 唐寅 《游焦山》诗:“乱流寻梵刹,洒酒泻襟期。” 清 王晫 《今世说·容止》:“ 梁 苍巖 襟期瀟洒,意度廓落,大类 坡仙 。”
(2).犹心期。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 元 袁易 《寄吴中诸友·冯景说》诗:“早託襟期合,能容礼法疏。”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廻思十载襟期,恍如一梦,人生不幸,寧有是哉!”
元代,张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