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吟】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杂吟]杂吟原文
城中蛾眉女,珂佩响珊珊。
鹦鹉花间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日绕,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杂吟]诗词问答
问:杂吟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杂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
[杂吟]黄庭坚杂吟 书法图
杂吟书法作品
[杂吟]参考注释
[杂吟]蛾眉
美人的秀眉。也喻指美女;美好的姿色
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唐· 李朝威《柳毅传》
[杂吟]珂佩
(1).珂制的佩饰。 唐 顾况 《洛阳陌》诗之二:“珂珮逐鸣騶,王孙结伴游。”《旧唐书·职官志二》:“凡百僚冠笏、繖幰、珂珮,各有差。”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烟烟湾湾,珂珮珊珊,冷清夜静水寒,可正是渔人江上晚。” 清 唐孙华 《次韵答倪草亭》:“遥想 长安 珂珮客,火云夹日炙雕鞍。”
(2).螺蛤介壳联缀而成的腰带。《太平御览》卷九四八引《云南记》:“ 新安 蛮妇人於耳上悬金环子,贯瑟瑟,帖於髻侧;又腰以螺蛤,联穿繫之,谓之珂珮。”
(3).比喻雨点。
[杂吟]响珊珊
形容沙沙的轻响声。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香馥馥丹桂秋风送,响珊珊翠竹秋风弄。”
[杂吟]鹦鹉
(1)
(2) 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的许多属于鹦形目(Psittaciformes)的对趾足鸟,头圆,具有特别粗壮、弯曲而且有蜡膜的尖钩喙,上嘴大,常有羽冠,羽毛鲜艳多彩,能模仿人说话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礼记》
(3) 酒器名
空持暖玉擎鹦鹉。——明· 何景明《明月篇》
[杂吟]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杂吟]月下
(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杂吟]长歌
(1).放声高歌。 汉 张衡 《西京赋》:“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 唐 李贺 《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髮。” 明 何景明 《赠郑佐》诗:“ 老郑 空同 客,长歌 北海 尊。” 清 邹容 《和西狩》:“目瞑负多久,长歌招国魂。”
(2).篇幅较长的诗歌。 唐 司空图 《冯燕歌》:“为感词人 沉下贤 ,长歌更与分明説。”
[杂吟]三日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杂吟]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杂吟]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杂吟]芙蓉
(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杂吟]耐寒
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宋代,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