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县学方晦之】作者:强至 朝代:宋代
[寄县学方晦之]寄县学方晦之原文
素志青云已贴然,风霜苦处涉层巅。
不知未第方夫子,独抱遗经议圣贤。
[寄县学方晦之]诗词问答
问:寄县学方晦之的作者是谁?答:强至
问:寄县学方晦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强至的名句有哪些?答:强至
[寄县学方晦之]强至寄县学方晦之 书法图
寄县学方晦之书法作品
[寄县学方晦之]参考注释
[寄县学方晦之]素志
向来怀有的志愿
宿心素志
[寄县学方晦之]云已
(1).犹言而已,罢了。《汉书·叙传下》:“ 敞 、 义 依 霍 ,庶几云已。”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若此人等,无益於治,可为庶几而已也。” 汉 班固 《幽通赋》:“恐魍魎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2).犹言完了,休止。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寄县学方晦之]贴然
安然;平静。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霍山显灵》:“须臾风涛贴然,遂获安济。” 明 王玉峰 《焚香记·会合》:“不放隻轮还百姓无秋毫犯, 莱阳 已贴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缉捕》:“绅士闻 鸿 言,犹豫不决。及贼解 沂 狱,久亦无事,而众始贴然。”
[寄县学方晦之]风霜
(1) 在有冷空气吹来的地区出现的一种气霜
(2)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久经风霜
[寄县学方晦之]苦处
遭受的痛苦
你可不知道我当童养媳那时的苦处
[寄县学方晦之]层巅
亦作“ 层颠 ”。高耸而重迭的山峰。 唐 王维 《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馆层巔,槛侧逕。” 宋 陆游 《入瞿唐登白帝庙》诗:“参差层颠屋,邦人祀 公孙 。” 清 杜岕 《东山行》:“上下陟层巔,蕞尔辨堙谷。”
[寄县学方晦之]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寄县学方晦之]未第
谓应科举考试未中。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 潘芝轩 尚书未第时,与其兄 树庭 中翰咸为名诸生,有声黌序。”
[寄县学方晦之]夫子
(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寄县学方晦之]遗经
(1).指古代留传下来的经书。《晋书·王湛荀崧等传论》:“ 崧 则思业该通,缉遗经於已紊。”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郑泽 《壬子秋日》诗:“先生守遗经,清风澹儒素。”
(2).谓留给子孙以经书。语本《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元 王构 《翰林承旨姚燧父桢赠官制》:“先兄后弟,继文以忠,以章节惠之文,以示遗经之报。”
[寄县学方晦之]圣贤
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宋代,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