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悼孩子】_于鹄 | 唐代

【悼孩子】作者:于鹄 朝代:唐代

[悼孩子]悼孩子原文

年长始一男,心亦颇自娱。
生来岁未周,奄然却归无。
裸送不以衣,瘗埋于中衢。
乳母抱出门,所生亦随呼。
婴孩无哭仪,礼经不可逾。
亲戚相问时,抑悲空叹吁。
襁褓在旧床,每见立踟蹰。
静思益伤情,畏老为独1*1夫。

[悼孩子]诗词问答

问:悼孩子的作者是谁?答:于鹄
问:悼孩子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悼孩子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于鹄的名句有哪些?答:于鹄

全唐诗:卷310-60

[悼孩子]参考注释

[悼孩子]年长

1.年龄大。 2.年龄增长。

[悼孩子]自娱

使自己在娱乐或愉快的状态中得到消遣

他读书自娱

[悼孩子]生来

天生;生就

这孩子生来就结实

[悼孩子]奄然

(1).一致貌。《韩诗外传》卷五:“张法而度之,奄然若合符节。”《荀子·儒效》作“晻然”。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晻然,同貌也。”

(2).忽然。《后汉书·侯霸传》:“未及爵命,奄然而终。”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徘徊良久,奄然不见。” 唐 于鹄 《悼孩子》诗:“生来岁未周,奄然却归无。”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五:“打算下次再来问,老无机会,也老不好意思,而 韩 * 奶 也不待说清楚就奄然而逝。”

(3).犹奄忽。指死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有风气之疾,常疑奄然。聊书素怀,以为汝戒。” 唐 刘禹锡 《为裴相公让官第一表》:“自量气力,忽恐奄然。”

(4).不明貌。奄,通“ 暗 ”。《晏子春秋·问上八》:“ 鲁 之君臣,犹好为义,下之妥妥也,奄然寡闻。” 吴则虞 集释引 孙星衍 音义:“奄然,闇然。”

(1).气息微弱貌。《旧唐书·秦彦传》:“死者十六七,纵存者鬼形鸟面,气息奄然。”

(2).引申为委靡不振貌。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三》:“其始也,犹稍稍感慨激昂,思自表见;一限以资格,此士大夫所以尽奄然而无有生气者也。”

(3).悲伤貌。 唐 元稹 《长嘴乌》诗:“左右虽无语,奄然皆泪垂。”

[悼孩子]却归

亦作“却归”。退归。多谓辞官回家。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 唐 赵璘 《因话录·羽》:“ 蒙 却归故林,而 赵 公薨於相位。” 南唐 沉汾 《续仙传·王可交》:“ 王渢 具以奏闻,詔称其异。后 可交 却归乡里,备话歷歷。”

[悼孩子]不以

(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悼孩子]瘗埋

(1).亦作“ 瘞薶 ”。古代祭地礼仪之一。《礼记·祭法》:“瘞埋於泰折,祭地。用騂犊。” 孔颖达 疏:“瘞埋於泰折,祭地也者,谓瘞繒埋牲祭神祇於此郊也。”《汉书·郊祀志下》:“天地用牲一,燔尞瘞薶用牲一。”《宋史·礼志五》:“今请就北郊为坛,不设燎坛,但瘞埋以祭。”

(2).埋葬。《列子·杨朱》:“﹝ 端椒 ﹞不为子孙留财,及其病也,无药石之储,及其死也,无瘞埋之资。” 唐 于鹄 《悼孩子》诗:“裸送不以衣,瘞埋于中衢。”《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向邻家借了锄耰畚鍤之类……亲自动手,瘞埋停当。”

[悼孩子]中衢

四通八达的大路。《淮南子·缪称训》:“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致尊邪,过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 高诱 注:“道六通谓之衢。” 唐 李白 《赠崔諮议》诗:“希君一剪拂,犹可骋中衢。”《宋史·窦贞固传》:“有物状蜥蜴落银盘中,毒气衝盘,焚於中衢,臭闻百步外。”

[悼孩子]乳母

奶妈

[悼孩子]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悼孩子]所生

(1).生身父母。《诗·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逯钦立 注:“所生,指亲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汝南 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2).出生之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序》:“是故 伯夷 让国以採薇, 展禽 不去於所生。” 王利器 校注:“所生即谓父母之邦。”

(3).谓亲生子女。《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帝马皇后》:“然贵而少子,若养它子者得力,乃当踰於所生。”

(4).种植的。《国语·晋语四》:“谚曰:‘黍稷无成,不能为荣。黍不为黍,不能蕃廡。稷不为稷,不能蕃殖。所生不疑,唯德是基。’” 韦昭 注:“所生,谓种黍得黍,种稷得稷,唯在所树。”

(5).指生养的。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闻之,索然作怒,乃曰:‘吾天之所生,神之所使。’”

[悼孩子]婴孩

幼儿,小孩(一至三岁)

[悼孩子]礼经

古代讲礼节的经典,常指《仪礼》而言。《汉书·儒林传·孟喜》:“父号 孟卿 ,善为《礼》、《春秋》…… 孟卿 以《礼经》多,《春秋》烦杂,乃使 喜 从 田王孙 受《易》。”《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按当作“十七”)篇。”按,所云《礼》、《礼经》、《礼古经》,即谓《仪礼》。 清 皮锡瑞 《经学通论·三礼》:“ 汉 所谓《礼》,即今十七篇之《仪礼》,而 汉 不名《仪礼》,专主经言,则曰《礼经》,合记而言,则曰《礼记》。 许慎 、 卢植 所称《礼记》,皆即《仪礼》与篇中之记,非今四十九篇之《礼记》也。其后《礼记》之名为四十九篇之记所夺,乃以十七篇之《礼经》别称《仪礼》。”

[悼孩子]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悼孩子]亲戚

(1) 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2) 指父母及兄弟等

去亲戚而事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安居。——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独身无亲戚。——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指内外亲属

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亲戚之所畔。

悦亲戚之情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当如亲戚。——唐· 李朝威《柳毅传》

送给朋友和亲戚的礼物

[悼孩子]相问

(1).互相赠送。《礼记·杂记下》:“相问也,既封而退。” 郑玄 注:“相问,尝相惠遗也。”《国语·吴语》:“王乃之坛列,鼓而行之,至於军,斩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环瑱通相问也。’” 韦昭 注:“问,遗也。通,行赂以乱军。”

(2).询问,质问。《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厮一定强不过我!且慢慢地相问他。”

[悼孩子]叹吁

叹息。 唐 于鹄 《悼孩子》诗:“亲戚或问时,抑悲空叹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空闷乱,长叹吁。”

[悼孩子]襁褓

襁保,襁葆。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

昔成王年幼,越在襁保(褓)。——《后汉书·桓郁传》

[悼孩子]踟蹰

(1) 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搔首踟蹰。——《诗·邶风·静女》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乐府《陌上桑》

踟蹰不知所措

(2) 也作[踟躇]

[悼孩子]静思

沉静地思考、省察。《荀子·解蔽》:“闢耳目之欲,而远蚊蝱之声,闲居静思则通。” 汉 贾谊 《新书·修政语上》:“静思而独居,譬其若火。” 宋 梅尧臣 《送李载之殿丞赴海州榷务》诗:“世事静思同转轂,物华催老剧飞梭。” 叶紫 《星》第六章三:“她慢慢地静思了好久好久!”

[悼孩子]伤情

(1) 伤势

观察伤情

(2) 伤感

,

  • 【燕歌行】_高适 | 唐代
  • 【燕歌行】_高适 | 唐代 >> 【燕歌行】_高适 | 唐代...

  • 【宴胡楚真禁所】_陈子昂 | 唐代
  • 【宴胡楚真禁所】_陈子昂 | 唐代 >> 【宴胡楚真禁所】_陈子昂 | 唐代...

  • 【杂曲歌辞。悲哉行】_白居易 | 唐代
  • 【杂曲歌辞。悲哉行】_白居易 | 唐代 >> 【杂曲歌辞。悲哉行】_白居易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