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作者:袁枚 朝代:清代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原文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诗词问答
问: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的作者是谁?答:袁枚
问: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袁枚的名句有哪些?答:袁枚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袁枚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书法图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书法作品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参考注释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兴安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县。著名的古代水力工程[灵渠]就在该县,人口31万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簇簇
(1).一丛丛;一堆堆。 唐 白居易 《开元寺东池早春》诗:“池水暖温暾,水清波瀲灩。簇簇青泥中,新蒲叶如剑。”《红楼梦》第二九回:“到了初一这一日, 荣国府 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
(2).丛列成行貌。 唐 王建 《横吹曲辞·陇头水》:“ 陇 东 陇 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胡兵夜回水傍住。忆著来时磨剑处。”
(3).衣衫鲜明整洁貌。《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赵二 在混堂内洗了个浄浴,打扮得帽儿光光,衣衫簇簇,自家提了一碗灯笼前来接亲。”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看见
用眼看到;通过看而了解
他睁开双眼看见阳光从窗户射进来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山顶
通指山的最高部位。按形态可分为平顶、圆顶、尖顶(又称山峰),在地形图上一般比较主要的山顶注有高程和表示凸起或凹入的示坡线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上行
(1).上升。《易·谦》:“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汉 王褒 《九怀·通路》:“乘虬兮登阳,载象兮上行。” 宋 袁燮 《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陛 * 天之下济,羣臣以卑而上行,欢欣交通,而后天下可为也。”
(2).谓君上的行事。《史记·乐书》“移风易俗,天下皆寧” 唐 张守节 正义:“上行谓之风,下习谓之俗。”《新唐书·陆贽传》:“上行则下从之,上施则下报之,若景附形,若响应声。”
(3).指上级的指示或命令。《宋史·贾昌朝传》:“甲可乙否,上行下戾,主将不专号令,故动则必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守御救援》:“今奉上行,小民不敢不遵。”
(4).官府文书由下级致上级称上行。《清会典·礼部五·仪制清吏司》:“凡官文书,上行,下行,平行,各别其制。”
(5).从下游向上游行驶。如:船舶之从 上海 驶往 武汉 者称为上行船。
(6).我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皆谓之“上行”。上行列车编号用偶数,如:14次,82次,104次等。
尊位。《汉书·霍光传》:“於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禄言曲突者。”
(1).上市进货。《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史弘肇 道:‘……那里去偷隻狗子,把来打杀了,煮熟去卖,却不须去上行。’”《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合哥 ,你只管躲懒,没箇长进,今日也好去上行些箇‘山亭儿’来卖。”
(2).谓从业。行,指行业。《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九妈 要哄她上行,连声招许多不是, 美娘 只不开口。”按,此指 * 接客。
清代,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