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菊】作者:黄庚 朝代:宋代
[对菊]对菊原文
菊似灵均带楚愁,餐英人去思悠悠。
西风篱落甘清苦,不爱春光只爱秋。
[对菊]诗词问答
问:对菊的作者是谁?答:黄庚
问:对菊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庚
[对菊]黄庚对菊 书法图
对菊书法作品
[对菊]参考注释
[对菊]灵均
(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 沮诵 失路, 灵均 当轴。” 浦起龙 通释:“此言 灵均 当轴,借言以词人当史局也。” 宋 姚述尧 《念奴娇·次刘周翰韵》词:“兴来吟咏, 灵均 谁谓今絶。”
[对菊]英人
智慧和才能超群的人。 汉 崔駰 《达旨》:“故英人乘斯时也,犹逸禽之赴深林。”《南史·王镇恶朱龄石等传论》:“ 桓温 一代英人,志移 晋 鼎。”
[对菊]去思
谓地方士民对离职官吏的怀念。语出《汉书·何武传》:“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託,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 广陵 尝得明公镇抚,民俗去思未远。” 郁达夫 《留别同学》诗:“ 鲁君 不解封 东岳 ,莫立丰碑作去思。”
[对菊]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对菊]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对菊]篱落
篱笆
村庄篱落
[对菊]清苦
(1).守贫刻苦。《东观汉记·鲍宣妻传》:“ 宣 尝就 少君 父学,父奇其清苦,以女妻之。”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昔 回 宪 以清苦称高, 陈平 以无金免危。” 明 唐顺之 《与吕通竹屿书》:“执事佐郡六年,清苦直方之节,众共知之。”
(2).贫苦。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许国 ﹞敝衣糲食,环堵萧然,盖清苦之士也。”《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父亲太守公是个清官,当初在任上时,过些清苦日子。” 马少波 《一朵冬天开的花》:“诗人的生活很清苦。”
(3).诗文清峻寒苦。 宋 范仲淹 《唐异诗序》:“诗家者流,厥情非一,失志之人其辞苦,得意之人其辞逸……如 孟东野 之清苦, 薛许昌 之英逸。” 宋 王谠 《唐语林·品藻》:“先是 李补闕 林宗 、 杜殿中 牧 ,与 白公 輦下较文,具言 元 白 体舛杂,而为清苦者见嗤,因兹恨也。” 清 顾嗣立 《寒厅诗话》:“四灵以清苦为诗,以洗 黄 陈 之恶气象、狞面目。”
宋代,黄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