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作者:王禹偁 朝代:宋代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原文
迁客秋来捧诏还,故人多怪鬓毛斑。
重为东掖垣中士,犹梦西晖亭下山。
静算宦途皆是命,老思身计不如闲。
何时相约同归隐,水竹萧萧并掩关。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诗词问答
问: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的作者是谁?答:王禹偁
问: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禹偁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禹偁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参考注释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迁客
遭贬迁的官员
迁客骚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鬓毛
鬓角的头发
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掖垣
(1).皇宫的旁垣。 唐 杜甫 《春宿左省》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仇兆鳌 注:“掖垣,禁墙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之一:“漠漠秋阴护掖垣,青云祗在两楹间。”
(2). 唐 代称门下、中书两省。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后世亦用以称类似的中央部门。《新唐书·权德舆传》:“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奉行详覆,各有攸司。”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上:“ 梁丞相 叔子 , 乾道 初,任掖垣兼讲席。” 清 王焜 《虎丘三姜先生祠》诗:“掖垣抗疏触天威,拜杖淋漓血染衣。”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中士
(1) 军衔的一级,军士中的第二等级,低于上士,高于下士
(2) 一般人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西晖
见“ 西辉 ”。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下山
地下采矿时挖掘的没有直通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主要用来由下向上运送矿石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静算
审慎地谋划。《晋书·殷浩传》:“足下弘思之,静算之,亦将有以深鉴可否。” 宋 陆游 《客至》诗:“静算棋生死,闲分酒浊清。”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宦途
仕途;做官的经历、路径
晏闾阎凡伍,少无特操,阶缘人乏,班齿宦途。——《南齐书·王晏传》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身计
(1).生计。 唐 方干 《客行》诗:“乡心日落后,身计酒醒时。” 明 康海 《王兰卿》第三折:“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则不如另寻箇身计。”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生涯免沟壑,身计谋樵渔。”
(2).为自身打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人生五计》:“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我胜,如驥伏櫪,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计。”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相约
互相约好;经过商量而定好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同归
有同样的结局或目的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水竹
竹子的一种( 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有披针形叶子,长在河、湖边或灌木丛中,可编制竹席、花篮等器物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掩关
(1).关闭;关门。 唐 吴少徵 《怨歌行》:“ 长信 重门昼掩关,清房晓帐幽且閒。” 明 刘基 《辛卯仲冬雨中作》诗之一:“青灯无光掩关坐,饥鼠相衔啼过我。”
(2).坐关。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唐 白居易 《秋山》诗:“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清 唐孙华 《同友人游善果寺》诗:“客倦思寻榻,僧闲各掩关。”
宋代,王禹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