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叔晋祠诗】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和永叔晋祠诗]和永叔晋祠诗原文
并州古来称近胡,山雄气壮民足储。
山根晋水发源处,平若皎监潜决疏。
渐流渐急不可测,以至{左浮右虎}{左浮右虎}鸣清渠。
岂惟俯可见毛发,况乃了了看龟鱼。
下溉平田几百顷,稻苗{左禾右巴}稏曾不枯。
兴亡莫问随水远,庙深草树空扶疏。
伊君持节过其下,爱此佳趣聊停车。
北望故城无旧物,泱漭野色连丘墟。
已向风前听好鸟,只畏落日闻苍孤。
晋人须识汉使美,冉冉青髯似绿蒲。
[和永叔晋祠诗]诗词问答
问:和永叔晋祠诗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和永叔晋祠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
[和永叔晋祠诗]参考注释
[和永叔晋祠诗]并州
古州名。相传 禹 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 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 河北 保定 和 山西 太原 、 大同 一带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州之国……正北曰 并州 ,其山镇曰 恒山 。”
[和永叔晋祠诗]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和永叔晋祠诗]山根
(1) 鼻梁的别名。古人认为可作心望诊的参考,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
(2) 山脚
[和永叔晋祠诗]发源
指江河等开始流出;起源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
[和永叔晋祠诗]决疏
犹流动。
[和永叔晋祠诗]流渐
流浸。谓逐渐扩展。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一》:“及 孝公 死,国人怨 商君 至於车裂之,其患流渐至 始皇 ,赤衣塞路;羣盗满山,卒以乱亡。”《汉书·杜邺传》:“有罪恶者不坐辜罚,无功能者毕受官爵,流渐积猥,正尤在是。”
[和永叔晋祠诗]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和永叔晋祠诗]以至
(1) 表示延伸
以至诸峰之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以至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表示结果
她愈陷愈深以至不能自拔
[和永叔晋祠诗]岂惟
见“ 岂唯 ”。
[和永叔晋祠诗]可见
可以看得见,可以知道
由此可见
[和永叔晋祠诗]毛发
(1) 人的体毛和头发
(2) 哺乳动物身上的一层毛
[和永叔晋祠诗]况乃
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和永叔晋祠诗]了了
心里明白;清清楚楚;通达
不甚了了
心中了了
勾画了了。——明· 魏学洢《核舟记》
[和永叔晋祠诗]百顷
(1).一万亩。极言土地之广。《汉书·王莽传下》:“於是遂营 长安 城南,提封百顷。” 北周 庾信 《奉和浚池初成清晨临泛》:“千金高堰合,百顷浚源开。”
(2).地名。在今 甘肃省 境内,旧时为氐族 杨氏 世居之处。《宋书·氐胡传》:“ 腾 ( 杨腾 )子 驹 ,勇健多计略,始徙 仇池 。 仇池 地方百顷,因以 百顷 为号。”《初学记》卷八引《三秦记》:“ 仇池山 号 百顷 ,上有 百顷池 ,壁立百仞,一人守道,万夫莫向。”
[和永叔晋祠诗]稻苗
稻的幼苗。 宋 苏辙 《和子瞻焦山》:“我知此地便堪隐,稻苗斾斾鱼斑斑。”
[和永叔晋祠诗]兴亡
兴盛与衰亡
[和永叔晋祠诗]树空
树干中的空隙、洞穴。《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 三国 吴 陆玑 疏:“今 河东 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于颈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
[和永叔晋祠诗]扶疏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1.枝叶繁茂分披貌。《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明 刘基 《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
(2).回旋貌;飘散貌。《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 高诱 注:“扶疏,槃跚貌。”《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李善 注:“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方瞳緑鬢红氍毹,春酒摇荡香扶踈。”
[和永叔晋祠诗]持节
拿看旄节。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 匈奴使留 汉者。——《汉书·李广苏建传》
[和永叔晋祠诗]佳趣
美妙的情趣
山谷幽邃,别有佳趣
[和永叔晋祠诗]停车
(1) 按正常时刻表停留(如搭运或卸下乘客);车辆停止行驶
(2) 停放车辆
此处不许停车!
(3) 机器停止转动
机器停车了,快找人来修理
[和永叔晋祠诗]故城
过去的城市
吾逢楚,观 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史记·春申君列传·赞》
[和永叔晋祠诗]旧物
(1) 古代的遗物,特指典章文物
(2) 指原有的国土
还归旧物
[和永叔晋祠诗]泱漭
亦作“ 泱莽 ”。1.广大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东西南北,驰騖往来,出乎 椒丘 之闕,行乎 洲淤 之浦,径乎 桂林 之中,过乎泱莽之野。”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泱莽之壄。” 颜师古 注:“泱,音乌朗反。” 王先谦 补注:“莽,漭同。《文选·海赋》:‘泱漭澹泞。’注:‘泱漭,广大也。’此言广大之壄耳。” 三国 魏 曹植 《上牛表》:“臣闻物以洪珍,细亦或贵,故不见僬侥之微,不知泱漭之泰。”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晋祠诗》:“北望故城无旧物,泱漭野色连丘墟。” 清 魏源 《黄山诗》之二:“泱漭天为岸,扶难感藜杖。” 马骏声 《醉题酒家壁》诗:“人生行乐须及时,尘寰泱莽我何之。”
(2).水势浩瀚貌。 汉 李尤 《平乐观赋》:“龟池泱漭,果林榛榛。” 唐 杜甫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溼。” 郭沫若 《东风集·蜀道奇》:“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縈紆。”
(3).指浩瀚的水面。 清 曹寅 《观打鱼歌》:“ 白沙城 南观打鱼,日长一舸临泱漭。”
(4).昏暗不明貌。《文选·谢朓<京路夜发>诗》:“晓星正寥落,晨光復泱漭。” 李善 注:“字书曰:泱漭,不明之貌。”
(5).弥漫貌。 唐 张说 《奉和圣制野次喜雪应制》:“泱漭云阴积,氤氲风雪迴。” 清 陈大章 《登小孤山》诗:“蛟鼉正昼吼风霾,泱漭孤云天地白。”《轰天雷》第七回:“路上村落稀少,黄沙泱漭。”
(6).浓郁貌。 宋 欧阳修 《出省有日书事》诗:“树色连云春泱漭,风光著草日晴明。” 宋 朱熹 《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诗:“归路緑泱漭,因之想巖耕。”
[和永叔晋祠诗]野色
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冀城北原作》诗:“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宋 王安石 《见远亭一绝上王郎中》诗:“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却也有野色撩人。”
[和永叔晋祠诗]丘墟
亦作“丘虚”。1.废墟,荒地。《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史记·李斯列传》:“ 紂 杀亲戚、不听諫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后汉书·窦融传》:“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入沟壑。”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祝圣表》:“楼观宫室,化为丘墟。”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但这浮华富丽的城市已化为劫灰零落的丘墟。”
(2).形容荒凉残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遂使 神州 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明 沉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章炳麟 《讨满洲檄》:“遂启 蒙古 宰割 赤县 ,则我中华始丘墟为亡国。”
(3).山陵之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橜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丘坟”。《文选·王褒<洞箫赋>》:“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 李善 注:“《丹阳记》曰‘ 江寧县 慈母山 临 江 生簫竹管’。 王褒 赋云‘于 江 南之丘墟’,即此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其地丘墟,井深数丈。”
(4).泛指大地。 晋 郭璞 《井赋》:“独星陈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犹在。”
(5).陵墓;坟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中状若丘墟,盖遗囤故窖处也。” 宋 陆游 《叹老》诗:“朋儕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6).堆垄不平貌。
(7).形容状貌魁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8).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胆原丘墟,肝蠡沟。”原注:“足少阳胆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医宗金鉴·胆经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悬钟,丘墟踝前陷中取。”原注:“从悬钟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
(1).废墟;成为废墟。《封神演义》第六回:“眼见七庙不守,社稷坵墟,我何忍见!” 田野 《怒吼了的胶东》:“虽然这村庄是变成了坵墟,其实,这更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呀!”
(2).坟墓。 清 席镐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诗:“弟兄我七人,强半归坵墟。”
[和永叔晋祠诗]向风
(1).临风;迎风。《楚辞·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向风长叹息,断絶我中肠。” 明 陈子龙 《过酥溪水深不可涉》诗:“纂纂枣垂雨,离离苗向风。”
(2).谓仰慕其人之品德或学问。 南朝 梁 陆倕 《石闕铭》:“於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人识廉隅,家知礼让。”《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於是四方郡国,莫不向风。”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方其居乡时,士子向风,不远千里至。”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於是有文无学之士,靡然向风。”
归依;仰慕。 汉 贾谊 《过秦论》:“天下之士,斐然嚮风。”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令陛下处积安之时,乘不拔之势,拱手垂裳而天下嚮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噶尔丹 自是不敢窥 藏 ,而西南之巴勒布三部及布鲁克部,相继嚮风入贡。”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七:“於是人人嚮风,争欲效之。”
[和永叔晋祠诗]落日
夕阳
[和永叔晋祠诗]冉冉
(1) 渐进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2) ∶ 慢慢地
冉冉上升
(3) 柔软下垂的样子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和永叔晋祠诗]青髯
指龟背甲上的绿毛。 南朝 梁 丘迟 《为范云谢示毛龟启》:“玄甲应於 姬 渚,青髯符於 夏 室。” 宋 孔武仲 《龟石》诗:“青髯剥落向何处,秋草绥绥神露滴。”
宋代,梅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