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足堂】作者:许月卿 朝代:宋代
[题清足堂]题清足堂原文
秀翁今又以光名,窗外琅玕不欠清。
十八公松曾入梦,两三竿竹岂无情。
红尘不近春风瑟,翠色能添夜雪灯。
我欲钓竿蓑笠去,斸分烟雨子还能。
[题清足堂]诗词问答
问:题清足堂的作者是谁?答:许月卿
问:题清足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许月卿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月卿
[题清足堂]参考注释
[题清足堂]光名
美名。《管子·中匡》:“四邻宾客,入者悦,出者誉,光名满天下。”《汉书·礼乐志》:“功德既信美矣,褒扬之声盈乎天地之间,是以光名著於当世,遗誉垂於无穷也。”
[题清足堂]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题清足堂]十八公
指松。松字拆开则为十、八、公三字,故称。《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晋 张勃 《吴录》:“ 丁固 梦松树生其腹上。人谓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年,其为公乎!’” 宋 苏轼 《夜烧松明火》诗:“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 元 方回 《七月三日朱用和罗弘道同访南山无竭师》诗:“临轩十八公,老寿藤萝缠。”
[题清足堂]入梦
指睡着( zháo ),有时也指别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题清足堂]三竿
“ 三竿日 ”的省称。 元 吴莱 《观日赋》:“光已通於一跃兮,影奚候於三竿。” 清 周亮工 《云门送胡之润还白下》诗:“冷署三竿卧,遥山九点青。”详“ 三竿日 ”。
[题清足堂]无情
(1) 没有感情
无情无义
(2) 不留情
水火无情
[题清足堂]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题清足堂]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题清足堂]雪灯
(1).雪夜灯火。 宋 方岳 《知郡陈告院挽诗》:“云沉梅屋古,书拥雪灯残。”
(2).用雪制作的灯。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赏雪》:“禁中赏雪,多御 明远楼 。后苑……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竝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翫。”
[题清足堂]钓竿
一根逐渐变细的细长杆,尖端系线用来钓鱼
[题清足堂]蓑笠
蓑衣与笠帽。《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稾车载蓑笠。” 郑玄 注:“蓑笠,备雨服。”《后汉书·蔡邕传下》:“故当其有事也,则蓑笠并载。” 清 唐甄 《潜书·明鉴》:“茅舍无恙,然后寳位可居;蓑笠无失,然后衮冕可服。”
[题清足堂]分烟
分灶为炊。《艺文类聚》卷八十引《鲁连子》:“灶五突,分烟者众也。”
[题清足堂]雨子
雨点儿。 宋 杨万里 《寒食前三行脚遇雨》诗:“碧草望中去,黑云头上来。吾行吾自返,雨子不须催。”
宋代,许月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