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作者:度正 朝代:宋代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原文
佩服诗书训,周旋礼义中。
春风三月永,淑气四时融。
当户能安节,传家务教忠。
真成滂也母,百世仰高风。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诗词问答
问: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度正
问: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度正的名句有哪些?答:度正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度正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 书法图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书法作品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参考注释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佩服
(1) 钦佩;信服
佩服他的工作能力
(2) 穿带;佩挂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礼义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三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淑气
(1).温和之气。 晋 陆机 《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 唐 柳道伦 《赋得春风扇微和》:“青阳初入律,淑气应春风。” 宋 朱淑真 《冬至》诗:“黄鐘应律好风吹,阴伏阳升淑气回。”《白雪遗音·马头调·消魂二月》:“消魂二月春光明媚,淑气阵阵催。”
(2).指天地间神灵之气。《旧唐书·音乐志四》:“祥符淑气,庆集柔明。” 明 郑仲夔 《耳新·蔼吉》:“劲骨干霄,品业兼擅,非钟川岳之淑气者不能。”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当户
旧时指典当东西的人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安节
谓遵守一定的节度,不作非分之想。语本《易·节》:“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王弼 注:“得位而顺,不改其节,而能亨者也。” 宋 宋祁 《赐陕西西路沿边经略招讨都部署司敕》:“但当循经费之式,去自润之私,取仰於官,均惠於众,由兹底绩,夫何间然!安节坦怀,毋或疑惮。”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家务
家庭的日常事务
料理家务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教忠
谓教以忠诚之道理。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览观謡俗,无忘遗爱之厚,永念教忠之餘,皆谓是也。”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真成
(1).真是;实是。 唐 李白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诗:“ 卫青 谩作大将军, 白起 真成一竪子。” 唐 张鷟 《游仙窟》:“真成物外奇稀物,实是人间断絶人。”
(2).真个;的确。 南朝 梁简文帝 《和人以妾换马》诗:“真成恨不已,愿得路傍儿。” 唐 韩愈 《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宋 陆游 《正月二十八日大雪过若耶溪至云门山中》诗:“山中看雪醉骑驴,清赏真成十载无。”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百世
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百世之怨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流芳百世
[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仰高
(1).谓仰慕高尚的德行。语本《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汉 班昭 《东征赋》:“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虽未得就诸生之列,请益于诗书;犹足以闻长者之风,仰高于道谊。”
(2).犹高攀。指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西游记》第 * 回:“ 杏仙 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无俯就之急?如不见怜,是不知趣了也。”
宋代,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