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寺中观梅】_史弥宁 | 宋代

【寺中观梅】作者:史弥宁 朝代:宋代

[寺中观梅]寺中观梅原文

慈尊宴坐从香国,环列毗耶彼上人。
老子也揩凡肉眼,来瞻清净法王身。

[寺中观梅]诗词问答

问:寺中观梅的作者是谁?答:史弥宁
问:寺中观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史弥宁的名句有哪些?答:史弥宁

[寺中观梅]参考注释

[寺中观梅]宴坐

静坐,安坐

龙湫宴坐。——宋· 沈括《梦溪笔谈》

[寺中观梅]香国

(1).《维摩诘经·香积佛品》曰:上方界佛土有国名 众香 ,佛号 香积 ,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因以“香国”指佛国。 南朝 梁 沉约 《舍身愿疏》:“虽果谢菴园,飰非香国,而野粒山蔬,可同属饜。”

(2).犹花国。 宋 许月卿 《木犀》诗:“分封在香国,筮仕得黄裳。” 金 元好问 《紫牡丹》诗之三:“已从香国偏薰染,更惜花神巧剪裁。”

[寺中观梅]环列

环围排列

将军朝环列的侍卫看了几眼,走了

[寺中观梅]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 印度 城名。《维摩经》说, 维摩诘 (意译 净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尔邦 南部)。 释迦牟尼 于该地说法时, 维摩诘 称病不去。 释迦 派 文殊师利 前往问疾。 文殊师利 问 维摩诘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 默然不对。 文殊师利 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启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陆龟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诗:“欲入 毘耶 问,无人敌 浄名 。”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故人相见尤堪喜,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2).指 维摩诘菩萨 。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 唐 贾岛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贫无闷, 毗耶 疾未调。” 清 钱谦益 《赠胡泌水》诗:“谈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灯礼 浄名 。”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诗:“巵言聊一放,闭口终 毘耶 。”

(3).指《维摩经》。 宋 王安石 《北窗》诗:“北窗枕上春风暖,谩读 毗耶 数卷书。”

[寺中观梅]上人

(1) 旧时尊称僧人

(2) 佛教称德行高尚的人

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3) 指职位高的统治者

(4) 上等人

农工商贾劳苦营生,非上人之所为

(5) 〈方〉∶指父母或祖父母

(6) 凌驾于他人之上

[寺中观梅]老子

(1) 父亲

(2) 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

[寺中观梅]肉眼

指世俗的眼光

肉眼不识泰山

[寺中观梅]清净

(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寺中观梅]法王

(1).佛教对 释迦牟尼 的尊称。亦借指高僧。《法华经·譬喻品》:“我为法王,於法自在。” 宋 苏轼 《赠虔州慈云寺鉴老》诗:“却须重説圆通偈,千眼薰笼是法王。” 清 金农 《得宋高僧手写<涅槃经>残本即题其后》诗:“法王力大书体肥,肯落人间寒与饥。”

(2). 元 明 等朝授予红教喇嘛首领的封号。 元世祖 至元 七年封萨迦派首领 八思巴 为大宝法王。 明 朝分封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的上层喇嘛为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等。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 明 朝继承 元 朝的制度,设立了军事统治机构,并封其长老为国师、法王,令其抚治人民,定期朝贡。”

(3).指天主教教皇。 鲁迅 《坟·人之历史》:“ 罗马 法王,又竭全力以塞学者之口。”

,

  • 【哀吕西台行父四首·其三】_刘挚 | 宋代
  • 【哀吕西台行父四首·其三】_刘挚 | 宋代 >> 【哀吕西台行父四首·其三】_刘挚 | 宋代...

  • 【过金陵四首】_苏泂 | 宋代
  • 【过金陵四首】_苏泂 | 宋代 >> 【过金陵四首】_苏泂 | 宋代...

  • 【十一月四日夜半枕上口占】_陆游 | 宋代
  • 【十一月四日夜半枕上口占】_陆游 | 宋代 >> 【十一月四日夜半枕上口占】_陆游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