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歙浦】作者:方岳 朝代:宋代
[泊歙浦]泊歙浦原文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泊歙浦]诗词问答
问:泊歙浦的作者是谁?答:方岳
问:泊歙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泊歙浦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方岳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岳
[泊歙浦]方岳泊歙浦 书法图
泊歙浦书法作品
[泊歙浦]参考注释
[泊歙浦]为别
犹分别,相别。 唐 李白 《送友人》诗:“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宋 晏殊 《浣溪沙》词:“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
[泊歙浦]丹枫
经霜泛红的枫叶。 唐 李商隐 《访秋》诗:“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宋 陆游 《秋晚杂兴》诗:“漠漠渔村烟雨中,参差苍檜映丹枫。” 清 吴梅村 《九峰诗·横云山》:“赤壁岂经新战伐,丹枫须记旧游踪。” 阿英 《流离》四:“丹枫点缀各处,有如绘画。”
[泊歙浦]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泊歙浦]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泊歙浦]客愁
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 戴复古 《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 郑庄 父子重相留,似为良辰散客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这种作品,文人化的程度虽然已经很高,颗材可还是民间的,如人生不常,及时行乐,离别,相思,客愁,等等。”
[泊歙浦]霜月
(1).指农历七月。《隶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 引之 曰:弟一行‘霜月之灵’,霜月即《尔雅》之‘七月为相’也。霜相古同声,故霜字以相为声……《集古録》以霜月为九月,非是。”
(2).寒夜的月亮。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护军秋夕》:“散漫秋云远,萧萧霜月寒。” 唐 王勃 《寒夜怀友》诗之一:“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清 黄景仁 《夜泊闻雁》诗:“悽然对江水,霜月不胜凉。”
(3).冬月。 宋 梅尧臣 《八月三日咏原甫庭前林檎花》:“从今数霜月,结子尚能成。”按,林檎果六、七月熟,有的能冬月再次结果。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林檎》。
[泊歙浦]寒渚
寒天水中的小块陆地。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立菰蒲之寒渚,託隻影而为双。” 南朝 齐 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唐 杜牧 《陵阳送客》诗:“鳧鵠下寒渚,牛羊归远村。”
[泊歙浦]孤城
(1).孤立无援的城。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然 即墨 大夫以孤城独守,六年不下。” 晋 潘岳 《马汧督诔》:“ 敦 固守孤城,独当羣寇,以少御众,载离寒暑。”《旧唐书·忠义传下·张巡》:“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嘆孤城此日,危如卵纍。” 茅盾 《子夜》十四:“打仗的事神妙不可测;有时一道防线,一个孤城能支持半年六个月。”
(2).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四:“ 青海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玉门关 。”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过广陵吊张才叔谏议》诗:“春风疋马过孤城,欲弔先贤泪已倾。” 毛 * 《临江仙》词:“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泊歙浦]吹角
吹号角。 唐 王维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宋 苏轼 《吾谪海南》诗:“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江苍茫。”
[泊歙浦]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泊歙浦]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宋代,方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