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士】作者:褚载 朝代:唐代
[赠道士]赠道士原文
簪星曳月下蓬壶,曾见东皋种白榆。
六甲威灵藏瑞检,五龙雷电绕霜都。
惟教鹤探丹丘信,不使人窥太乙炉。
闻说葛陂风浪恶,许骑青鹿从行无。
[赠道士]诗词问答
问:赠道士的作者是谁?答:褚载
问:赠道士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赠道士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褚载的名句有哪些?答:褚载
全唐诗:卷694-25
[赠道士]参考注释
[赠道士]簪星曳月
形容佩带光彩耀眼。 唐 褚载 《赠道士》诗:“簪星曳月下 蓬壶 ,曾见东皋种白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鱼玄机》:“时京师诸宫女郎,皆清俊济楚,簪星曳月,惟以吟咏自遣, 玄机 杰出,多见酬酢云。”
[赠道士]蓬壶
即 蓬莱 。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三 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形如壶器。” 唐 沉亚之 《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诗:“曾在 蓬壶 伴众仙,文章枝叶五云边。”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假俺几日儿尘世逍遥,再来受 蓬壶 约。”
[赠道士]东皋
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三国 魏 阮籍 《辞蒋太尉辟命奏记》:“方将耕於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宋 范仲淹 《太子中舍致仕范府君墓志铭》:“以东皋所入,日为鸡黍之具,故贫而常乐。”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见山川掩映,东皋丽日明,到处香车簇拥。”
[赠道士]白榆
(1).白皮的榆树。《诗·陈风·东门之枌》:“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毛 传:“枌,白榆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榆》:“ 邢昺 《尔雅疏》云:‘榆有数十种,今人不能尽别,惟知荚榆、白榆、刺榆、榔榆数者而已。’”
(2).指白榆树的皮。 唐 岑参 《轮台即事》诗:“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3).指星。《古乐府·陇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种白榆。” 唐 杜甫 《大觉高僧兰若》诗:“ 香炉 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唐 薛逢 《天上种白榆赋》:“象帝之先,种白榆於自然,布歷歷之真质,遍高尚之远天。”
[赠道士]六甲
(1) 古时用天干地支配成六十组干支,其中以[甲]起头的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组称为六甲;古时一种五行方术,用以推算人的命运
(2) 古代妇女怀孕称身怀六甲
(3) 道家的一种,术数
胸藏六甲
[赠道士]威灵
(1) 声威;威势
广耀威灵
(2) 神灵
[赠道士]龙雷
震雷。喻指倾泻、轰鸣之瀑布。 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恠石古松,栖蛰龟鹤。灵湫邃壑,隐见龙雷。”
[赠道士]电绕
见“ 电绕枢光 ”。
[赠道士]丹丘
亦作“ 丹邱 ”。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王逸 注:“ 丹丘 昼夜常明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於是好道之儔自远方集,或絃琴以歌 太一 ,或覃思以歷 丹丘 。” 唐 韩翃 《同题仙游观》诗:“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 丹丘 。” 宋 林景熙 《宿台州城外》诗:“荒驛 丹邱 路,秋高酒易醒。” 清 吴伟业 《海市四首次张石平观察韵》之三:“却笑 燕 齐 迂怪士,祇知 碣石 有 丹邱 。”
[赠道士]使人
佣人,奴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 魏博 搜捕金盒,一军忧疑。这里却教了使人送还他去, 田承嗣 一见惊慌,知是剑侠,恐怕取他首级,把邪谋都息了。” 萧红 《生死场》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
奉命出使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阀,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 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纪》:“六月戊寅, 察罕 以书来报,留我使人不遣。”
[赠道士]太乙炉
道家炼丹的炉。 唐 褚载 《赠道士》诗:“惟教鹤探 丹丘 信,不使人窥太乙炉。” 宋 张先 《三株媚·送舒亦山游越》词:“怕太乙炉荒,暗消铅虎。”
[赠道士]闻说
犹听说。 唐 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闻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水浒传》第二三回:“江湖上多闻説 武二郎 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闻説 天台 踰万丈,可容长啸碧峯头?”
[赠道士]风浪
(1) 风和波浪
(2) 比喻艰险的遭遇
久经风浪
[赠道士]从行
(1).随行。《汉书·司马迁传》:“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 泰山 ,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则其妻又留居 豫章 ,而未尝从行。”
(2).仿效其行为。《后汉书·马廖传》:“臣案前世詔令,以百姓不足,起於世尚奢靡,故 元帝 罢服官, 成帝 御浣衣, 哀帝 去乐府。然而侈费不息,至於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
唐代,褚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