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大热上七里滩】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秋大热上七里滩]秋大热上七里滩原文
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
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
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
坐船汗如浆,况彼牵挽夫。
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踏竿气欲绝,沙立僵且枯。
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焉得大冰盘,沾丐及此徒。
侥幸据势位,极意求所误。
愿回君子心,略念小人躯。
[秋大热上七里滩]诗词问答
问:秋大热上七里滩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秋大热上七里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秋大热上七里滩]方回秋大热上七里滩 书法图
秋大热上七里滩书法作品
[秋大热上七里滩]参考注释
[秋大热上七里滩]吾生
(1).谓己之生命。《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清 陈维崧 《唐多令·重九后食蟹半醉作》词:“半醉睨吴钩,吾生行且休。”
(2).对同辈或卑幼者的敬爱之称。 晋 陆机 《赠潘岳》诗:“僉曰吾生,明德惟允。” 南朝 宋 谢瞻 《答灵运》诗:“牵率詶嘉藻,长揖愧吾生。”
[秋大热上七里滩]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秋大热上七里滩]秋半
秋季过半之时;中秋。 唐 韩愈 《独钓》诗之四:“秋半百物变,溪鱼去不来。” 唐 元稹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诗:“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 唐 姚合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诗:“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
[秋大热上七里滩]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秋大热上七里滩]赫日
红日。 前蜀 韦庄 《上春词》:“瞳矓赫日东方来,禁城烟暖蒸青苔。” 宋 苏舜钦 《吴越大旱》诗:“二年春及夏,不雨但赫日。” 宋 陈亮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秋大热上七里滩]洪炉
大火炉,比喻锻炼人的环境
革命的洪炉
[秋大热上七里滩]触热
(1).冒着炎热。 汉 崔駰 《博徒论》:“﹝博徒﹞乃谓曰:‘子触热耕耘,背上生盐。’” 唐 杜甫 《送高书记》诗:“借问今何官,触热向 武威 ?” 清 无名氏 《燕台口号》之十六:“往来触热人告许,一晌心凉恐未能。”
(2).比喻烦躁易怒。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从今后无倒断嗟呀怨咨,我去这触热也似官人行将礼数使。”
[秋大热上七里滩]畏途
险恶可怕的路径,比喻做起来很危险和艰难的事
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他将此视为畏途
[秋大热上七里滩]挽夫
拉纤的人。《新唐书·食货志三》:“輓夫繫二鈲於胸,而绳多絶,輓夫輒坠死,则以逃亡报,因繫其父母妻子,人以为苦。”
[秋大热上七里滩]众力
(1).众人之力。《书·汤誓》:“ 夏王 率遏众力,率割 夏 邑。”《管子·君臣下》:“故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 唐 杜甫 《石犀行》:“修筑隄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元 方回 《秋大热上七里滩》诗:“一檣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2).特指兵力。《南史·张畅传》:“ 彭城 众力虽多,军食不足。”《宋书·殷孝祖传》:“时普天同逆……咸欲奔散。 孝祖 忽至,众力不少,并傖 楚 壮士,人情於是大安。”
[秋大热上七里滩]至数
(1).极其精深微妙的道理或事理。《素问·三部九候论》:“ 黄帝 问曰:‘余闻九针於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愿问其方。’ 岐伯 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 晋 陆机 《辨亡论》:“是故先王达经国之长规,审存亡之至数。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宽冲以诱俊乂之谋,慈和以结士民之爱。”
(2).指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后汉书·赵咨传》:“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
(3).真实的本领、方术。《汉书·东方朔传》:“復使射他物,连中,輒赐帛。时有幸倡 郭舍人 ,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 朔 狂,幸中耳,非至数也。’” 颜师古 注:“至,实也。”
[秋大热上七里滩]十辈
(1).从事同一或同类事务的前后十人。十,约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吾不用公言,以困 平城 。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 宋 黄庭坚 《次韵谢黄老送墨竹十二韵》:“古今作生竹,能者未十辈。”
(2).指同类的十物。 宋 杨万里 《谢唐德明惠笋》诗:“高人爱笋如爱玉,忍口不餐要添竹。云何又遣十辈来,昏花两眼为渠开。”
[秋大热上七里滩]踏竿
踏跷。 清 沉起凤 《谐铎·雉媒》:“今日天气晴佳,盍一作踏竿之戏。”参见“ 踏蹺 ”。
[秋大热上七里滩]欲绝
感情极其强烈的,感情非常激动的
悲痛欲绝
[秋大热上七里滩]立僵
直立而死。僵,死
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晋· 干宝《搜神记》
[秋大热上七里滩]西瓜
一种一年生蔓生藤本植物,开淡黄色的花,叶有5-7个深裂片,为热带非洲原产,现已广泛栽培
[秋大热上七里滩]解渴
消除渴的感觉
这西瓜真解渴
[秋大热上七里滩]割裂
从整体中分割出若干部分;割开
不能把它与当时的环境割裂开来
割裂州国,分王子弟。——三国魏· 曹元首《六代论》
[秋大热上七里滩]青瑶
(1).青玉。 晋 王嘉 《拾遗记·瀛洲》:“﹝ 瀛洲 ﹞有金峦之观……刻黑玉为乌,以水精为月,青瑶为蟾兔。” 唐 陈标 《焦桐树》诗:“若使琢磨徽白玉,便来风律軫青瑶。”
(2).青石的美称。 唐 李益 《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诗:“仙人古石坛,苔遶青瑶局。”
(3).喻碧峰。 宋 杨万里 《阊门外登溪船》诗之二:“上得船来恰对山,一山顷刻变多般:初堆翠被百千摺,忽拔青瑶三两竿。”
[秋大热上七里滩]冰盘
(1).盘内放置碎冰,上面摆列藕菱瓜果等食品,叫做冰盘。夏季用以解渴消暑。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冰盘夏荐碧实脆,斥去不御惭其花。” 明 何大复 《苦热行》之一:“美人冰盘荐朱李,道上行人多渴死。” 清 孙枝蔚 《古别离》诗:“别君六月中,冰盘浸碧藕。”
(2).指大的瓷盘。 宋 王安石 《书任村马铺》诗:“冰盘鱠美客自知,起看白水还东驰。”《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马二先生 举眼一看,楼中间掛着一张匹纸,上写冰盘大的二十八个大字。”《天雨花》第九回:“内堂小酌送来临,煖锅一坐冰盘四,三人入位坐安身。”
(3).喻指月亮。 宋 高观国 《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词:“晚云知有关山念,澄霄卷开清霽。素景中分,冰盘正溢,何啻嬋娟千里。危栏静倚。”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羡你学克武库,才鬱虹梁,志洁冰盘,一任浮云舒卷。”《红楼梦》第四八回:“ 香菱 听了,便拿了诗找 黛玉 , 黛玉 看时,只见写道:‘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 * 冰盘。’”
冰槃:大的瓷盘。 宋 苏轼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诗:“青浮卵盌槐芽饼,红点冰槃藿叶鱼。”
[秋大热上七里滩]沾丐
谓给人以利益。《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传赞》:“它人不足, 甫 乃厌餘,残膏賸馥,沾丐后人多矣。” 金 元好问 《中州集·施内翰宜生》:“﹝ 宜生 ﹞初在 颖州 ,日从 赵德麟 游,颇得 苏 门沾丐。” 罗惇曧 《文字源流·总论》:“ 西京 贤哲, 枚 、 贾 、 马 、 扬 ,并资沾丐,衔其山川,拾其香草,犹足俯仰百代,方轨后贤。”
[秋大热上七里滩]侥幸
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
侥幸心理
[秋大热上七里滩]势位
权势地位。《荀子·正论》:“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於天下,夫有谁与让矣!” 宋 王安石 《与王禹玉书》:“阁下亲屈势位之尊,忘名德之可以加人,而乐与之为善。” 鲁迅 《坟·论“ * !”》:“势位声气,本来仅靠了‘祖宗’这惟一的护符而存,‘祖宗’倘一被毁,便什么都倒败了。”
[秋大热上七里滩]极意
(1).尽意;尽心。《史记·乐书》:“放弃《诗》《书》,极意声色, 祖伊 所以惧也。”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 刘 李 二子方将极意於斯文,因为粗明古今歌诗同异之音焉。” 明 唐顺之 《盛孺人墓志铭》:“孺人既以童而妇,婉婉自属於其姑 钱孺人 ,姑亦极意拊育之如其女。”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学画患太似》:“ 麓臺先生 以画妙天下,一时受业者多极意临摹,惟恐不似。”
(2).犹恣意。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临乐则肆情,处逸则极意,故虽繁华熠燿,无结秀之勋。”《晋书·宣帝记》:“昔 赵高 极意, 秦 是以亡; 吕霍 早断, 汉 祚永延。”
[秋大热上七里滩]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秋大热上七里滩]小人
(1) 〈方〉
(2) 指子女
养这么一个小人就让夫妻俩够操劳的了
(3) 小孩儿
宋代,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