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应天长】_方千里 | 宋代

【应天长】作者:方千里 朝代:宋代

[应天长]应天长原文

嫩黄上柳,新绿涨池,东风艳冶天色。
又见乍晴还雨,年华傍寒食。
春依旧,身是客。
对丽景、易伤岑寂。
怅凝望、一带平芜,剪就茵藉。
前度少年场,醉记旗亭,联句遍窗壁。
调笑映墙红粉,参差水边宅。
芦鞭懒过故陌。
恨未老、渐成尘迹。
谩无语,立尽斜阳,怀抱谁识。

[应天长]诗词问答

问:应天长的作者是谁?答:方千里
问:应天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应天长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方千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千里

[应天长]参考注释

[应天长]嫩黄

浅黄。 宋 王安石 《春风》诗:“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緑稍归田。” 李準 《参观》:“这时正是农历五月中旬天气,小麦已经由嫩黄颜色变成耀眼金黄颜色。”

[应天长]新绿

(1).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唐 白居易 《长安早春旅怀》诗:“风吹新緑草牙拆,雨洒轻黄柳条湿。” 宋 陈与义 《纵步至董氏园亭》诗之二:“槐树层层新緑生,客怀依旧不能平。” 宋 史达祖 《绮罗香·咏春雨》词:“临断岸,新緑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

(2).指开春后新涨的绿水。 宋 周邦彦 《满庭芳》词:“人静乌鳶自乐,小桥外,新緑溅溅。”

(3).指新酿的色呈碧绿的酒。 宋 周紫芝 《禽言·提壶卢》诗:“田中禾穗处处黄,瓮头新緑家家有。”

[应天长]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应天长]艳冶

妖艳;娇艳

[应天长]天色

天空的颜色,借指时间的早晚和天气的变化

看天色怕要下雨

天色不早,你该走了

[应天长]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应天长]依旧

依然像从前一样

书房的陈设依旧未变

[应天长]丽景

美景。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之四:“丽景则春,仪方在震。” 唐 顾况 《在滁苦雨归桃花崦伤亲友略尽》诗:“丽景变重阴,洞山空木表。” 宋 刘子翚 《建康六感·陈》诗:“丽景明新妆,清波映鲜服。”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孟氏》:“妾有良人去家数载,所恨当兹丽景,远在他乡。”

[应天长]岑寂

高而静;清冷

去帝乡之岑寂。——《鲍照赋》

[应天长]凝望

注目远望

[应天长]一带

泛指某处和与它相连的地方

北京一带

税厂一带。——《广东军务记》

桥边一带。

[应天长]平芜

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 唐 李山甫 《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復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 明 许承钦 《过李家口》诗:“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 清 龚自珍 《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覿瑶草。” 郭沫若 《蜀道奇》诗:“海水倾泄出平芜,土壤膏腴成天府。”

[应天长]前度

(1).见“ 前图 ”。

(2).前一次;上一回。 唐 元稹 《醉醒》诗:“ 积善坊 中前度饮, 谢 家诸婢笑扶行。” 宋 周邦彦 《风流子》词:“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繚绕,前度莓墙。” 清 龚自珍 《某生与友人书》:“豆蔻芳温启瓠犀,伤心前度语重题。” 许地山 《枯杨生花》:“前度曾来的门墙依然映入 云姑 底瞳子。”

[应天长]少年场

年轻人聚会的场所。《汉书·酷吏传·尹赏》:“ 长安 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 北周 庾信 《结客少年场行》:“结客少年场,春风满路香。” 唐 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鬱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李光 《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道路艰难阻且长,探丸击剑少年场。”

[应天长]旗亭

(1).市楼。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论》:“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 薛综 注:“旗亭,市楼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里有土臺,高三丈,上有二精舍。 赵逸 云:‘此臺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层楼,悬鼓击之以罢市。’” 唐 王勃 《临高台》诗:“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旗亭壮邑屋,烽櫓蟠城隍。”

(2).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花县与琴焦,旗亭无酒濡。” 宋 周邦彦 《琐窗寒·寒食》词:“旗亭唤酒,付与 高阳 儔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报应·德报》:“其人得金后,为旗亭业,居数年,颇获利。” 郁达夫 《八月初三夜发东京口占别张杨二子》:“四壁旗亭争赌酒,六街灯火远随车。”

[应天长]联句

旧时做诗的一种方式,每人或多人各做一句或数句,相联成篇。多用于宴席及朋友间酬应

[应天长]调笑

互相开玩笑;戏弄别人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辛延年《羽林郎》

[应天长]红粉

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粉,旧时借指年轻妇女,美女

[应天长]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应天长]尘迹

见“ 尘跡 ”。

亦作“尘蹟”。犹陈迹。 唐 羊士谔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之一:“汤沐成尘跡,山林遂寂寥。” 宋 范成大 《王希武通判挽词》之一:“堂堂今不见,尘迹自依然。”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佩响些些,尘跡谢繁华。”

[应天长]无语

(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 唐 任翻 《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宋 苏轼 《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 孙登 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2).形容寂静无声。 唐 崔涯 《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问 《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 * 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应天长]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应天长]怀抱

胸怀

多年来她生活在她的家庭的怀抱中

,

  • 【野芳亭书壁】_张镃 | 宋代
  • 【野芳亭书壁】_张镃 | 宋代 >> 【野芳亭书壁】_张镃 | 宋代...

  • 【浣溪沙】_佚名 | 宋代
  • 【浣溪沙】_佚名 | 宋代 >> 【浣溪沙】_佚名 | 宋代...

  • 【送蔡元翰贤良昆仲】_宋祁 | 宋代
  • 【送蔡元翰贤良昆仲】_宋祁 | 宋代 >> 【送蔡元翰贤良昆仲】_宋祁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