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缘识】_宋太宗 | 宋代

【缘识】作者:宋太宗 朝代:宋代

[缘识]缘识原文

蛮夷未必尽无知,上圣功成亦化之。
大道须归真见性,灰心达善即为师。

[缘识]诗词问答

问:缘识的作者是谁?答:宋太宗
问:缘识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太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太宗

[缘识]宋太宗缘识 书法图

【缘识】_宋太宗 | 宋代
缘识书法作品

[缘识]参考注释

[缘识]蛮夷

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来蛮夷间。——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为降虏于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

北蛮夷之鄙人。——《战国策·燕策》

[缘识]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缘识]无知

不懂情理;缺乏知识

年幼无知

[缘识]上圣

(1).犹至圣。指德智超群的人。《墨子·公孟》:“昔者,圣王之列也:上圣立为天子,其次立为卿大夫。”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夫此十一君者,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於凡人乎?” 宋 王安石 《杂咏》之二:“变生父子间,上圣不能谋。”

(2).称天神。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只望上圣可怜见,与小人些寿岁咱。”

(3).犹前圣。指前代的帝王与圣贤。《晋书·干宝传》:“ 宣皇帝 廓定四海, 武皇帝 受禪於 魏 ,至德大勋,等踪上圣。”《旧唐书·经籍志上》:“先王有闕典,上圣有遗事。”

[缘识]大道

(1) 宽阔的道路

(2) 正确的道理

合于大道

[缘识]归真

(1).还其本来的状态。 汉 班固 《东都赋》:“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 南朝 梁 谢镇之 《重与顾道士书》:“灭俗归真,必反其俗。” 唐 刘长卿 《故女道士婉仪太原郭氏挽歌词》:“作范宫闈睦,归真道艺超。”

(2).佛教语。谓死。后泛称人的死亡。《释氏要览·送终·初亡》:“释氏死谓涅盘、圆寂、归真、归寂、灭度、迁化、顺世,皆一义也。” 唐 杨炯 《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百年夭枉,一旦归真。” 宋 苏轼 《宝月大师塔铭》:“莹然摩尼,归真於土。” 清 赵翼 《王惺园相公挽诗》:“鼇项科名位秉钧,何期致政遽归真。”

[缘识]见性

佛教语。谓悟彻清净的佛性。《坛经·般若品》:“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明 李贽 《答邓石阳书》:“若人能空之,则不得谓之太虚空矣。有何奇妙,而欲学者专以见性为极则也耶!”《天雨花》第二七回:“锁闭三年併五载,试他见性与明心。”

[缘识]灰心

因失败而丧失勇气或信心

故灰心。——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灰心也故怯懦。

不要灰心

[缘识]达善

(1).表达善意。《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孝子之諫,达善而不敢争辨。争辨者作乱之所由兴也。”

(2).荐举善人。 晋 潘岳 《九品议》:“荐贤达善,各以类进。”

,

【缘识】_宋太宗 | 宋代
  • 【问信红梅二章】_舒岳祥 | 宋代
  • 【问信红梅二章】_舒岳祥 | 宋代 >> 【问信红梅二章】_舒岳祥 | 宋代...

    【缘识】_宋太宗 | 宋代
  • 【寄博古】_沈辽 | 宋代
  • 【寄博古】_沈辽 | 宋代 >> 【寄博古】_沈辽 | 宋代...

    【缘识】_宋太宗 | 宋代
  • 【衢州阮比部学士得假归乡见过陋止留题诗什因】_杨亿 | 宋代
  • 【衢州阮比部学士得假归乡见过陋止留题诗什因】_杨亿 | 宋代 >> 【衢州阮比部学士得假归乡见过陋止留题诗什因】_杨亿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