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日作】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正月十四日作]正月十四日作原文
寿康神御敢重张,却有先时礼佛堂。
此日拜瞻聊写痛,前春景象益增伤。
上元谁复问佳节,两岁忽惊近大祥。
翟扆绣茵依旧设,音容难觅恨茫茫。
[正月十四日作]诗词问答
问:正月十四日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正月十四日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正月十四日作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正月十四日作]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五
2. 但其寿康宫虽向年尊奉养东慈闱之所地宜留为万万年奉朝不宜安奉元前圣母御容上一日敬诣神位惟恭遇展礼圣诞令节及寿康宫佛前并瞻仰宝座叩谒以中哀慕今年仍循昨岁例行详见戊戌正月十四日诗注
[正月十四日作]参考注释
[正月十四日作]寿康
长寿健康。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宋 王安石 《贺冬表》之六:“茂对时之福嘏,灵承旅以寿康。” 元 贡师泰 《天寿节日大明宫罢朝口占简张约中博士》:“仗随騏驥通朝贡,盃进夔龙祝寿康。”
[正月十四日作]神御
(1).对帝王出行的美称。《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神御出瑶軫,天仪降藻舟。” 吕向 注:“神,天,皆谓帝也。御,幸也。”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明帝疾和礼上表》:“吉蠲为庆,神御方休。”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神御既往,仙游斯藐。”
(2).先朝帝王的肖像。御,谓御容。《宋史·礼志九》:“国家道观佛寺,并建别殿,奉安神御。”《宣和遗事》后集:“ 高宗 离 建康 ,幸 浙西 ,詔改 杭州 为 临安府 ,先令奉太庙 艺祖 以下九庙神御如 临安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二年》:“癸亥,奉迁 真宗 神御于 万寿观 延圣殿 。”
[正月十四日作]先时
以前;开始的时候。《红楼梦》第四九回:“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説了。” 茅盾 《烟云》六:“夫人先时让他看着,只装不觉得,可是随即别过脸去,扑嗤地笑了。”
[正月十四日作]礼佛
顶礼于佛;拜佛。《南史·张畅传》:“百姓有罪,使礼佛赎愆。”《新唐书·傅奕传》:“至有身陷恶逆,狱中礼佛,口诵梵言,以图偷免。” 明 李贽 《豫约》:“除挑水、舂米作务照常外,其餘非礼佛即静坐也。” 张怀奇 《颐和园词》:“年高礼佛爱山庄,春老役灵移海市。”
[正月十四日作]景象
(1) 情景;气象
从取景窗看到的景象
(2) 迹象;征兆
[正月十四日作]增伤
更加悲伤。《楚辞·九章·抽思》:“心鬱鬱之忧思兮,独永嘆乎增伤。” 汉 张衡 《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 荆 之折盘。”《后汉书·冯衍传下》:“风波飘其并兴兮,情惆悵而增伤。”
[正月十四日作]上元
(1).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旧唐书·中宗纪》:“﹝ 景龙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水浒传》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登高》:“岁上元夜,寺僧燃灯遶塔奏乐,金光明空,乐作天上矣。”
(2).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 司马贞 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为历始。”
(3).旧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讲阴阳五行的人以三个甲子共一百八十年为一周,称其中的第一个甲子为“上元”。
(4).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唐 王勃 《七夕赋》:“ 上元 锦书传宝字, 王母 琼箱荐金约。”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西海宴 王母 ,北宫邀 上元 。”
(5).指上天、太空。 唐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诗:“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6).指帝王。 明 张居正 《寿严少师三十韵》:“握斗调元化,持衡佐上元。”
[正月十四日作]佳节
美好的节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
[正月十四日作]大祥
古时父母丧后两周年的祭礼。《仪礼·士虞礼》:“又朞而大祥,曰荐此祥事。” 郑玄 注:“又,復也。” 贾公彦 疏:“此谓二十五月大祥祭,故云復朞也。” 汉 魏 以来时君行丧皆以日易月,皇帝、皇太后、皇后死后、二十五日或二十四日即举行大祥祭礼。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以日易月,抑惟旧章,皇帝宜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释服。” 宋 皇室行丧,小祥、大祥之礼皆举行两次。既以日为之,又以月为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今羣臣虽易月而人主实行丧,故十二日而小祥,期而又小祥;二十四日而大祥,再期而又大祥。”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服纪下》。
[正月十四日作]依旧
依然像从前一样
书房的陈设依旧未变
[正月十四日作]音容
声音与容貌
一别音容两渺茫
[正月十四日作]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