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_权德舆 | 唐代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作者:权德舆 朝代:唐代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原文

前年冠獬豸,戎府随宾介。
去年簪进贤,赞导法宫前。
今兹戴武弁,谬列金门彦。
问我何所能,头冠忽三变。
野性惯疏闲,晨趋兴暮还。
花时限清禁,霁后爱南山。
晚景支颐对尊酒,旧游忆在江湖久。
庾楼柳寺共开襟,枫岸烟塘几携手。
结庐常占练湖春,犹寄藜床与幅巾。
疲羸只欲思三径,戆直那堪备七人。
更想东南多竹箭,悬圃琅玕共葱蒨。
裁书且附双鲤鱼,偏恨相思未相见。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诗词问答

问:《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的作者是谁?答:权德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权德舆的名句有哪些?答:权德舆

全唐诗:卷322-18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参考注释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前年

去年前边的那一年

前年予病。——清· 袁枚《祭妹文》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獬豸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

凡罪疑者,俱令獬豸触之。——《镜花缘》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宾介

亦作“賔介”。宾,贤宾;介,贤宾之次。多偏指贤宾。《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賔介。” 郑玄 注:“賔介,处士贤者……贤者为賔,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賔。”《新唐书·裴胄传》:“是时武臣多粗暴庸人,待宾介不以礼。”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礼耆德》:“今之为司牧者,每岁择齿德俱优者,以礼聘为宾介。”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进贤

荐举贤能的人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赞导

(1).举行典礼时依照仪式赞唱引导。《后汉书·百官志二》:“其郊庙行礼,赞导,请行事,既可,以命羣司。”《旧唐书·李汉传》:“大夫中丞到班后,朝堂所由引僕射就位,传呼赞导,如大夫就列之仪。班退,赞导亦如之。”《金史·礼志四》:“侍中诣庙庭本位立,皇帝将出大次,礼仪使与太常卿赞导。凡礼仪使与太常卿赞导,并博士前引,俛伏,跪称‘臣某赞导皇帝行礼’,俛伏,兴。”

(2).帮助;辅导。 宋 王谠 《唐语林·规箴》:“ 宪公 固英睿,初即位,得 杜邠公 赞导,及其成功,多 邠公 力也。”《明史·余懋学传》:“今执政大臣一政之善輒矜赞导之功,一事之失輒諉挽回之难,是为诬上。”《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二年》:“王府官僚皆请罪,帝曰:‘朕教训犹不从,岂汝等所能赞导邪!’并释不问。”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法宫

宫室的正殿,古代帝王处理政事之处。《汉书·晁错传》:“臣闻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处于法宫之中,明堂之上。”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法宫,路寝正殿也。”《汉书·梅福传》“当户牖之法坐” 唐 颜师古 注:“法坐,正坐也,听朝之处,犹言法宫、法驾也。”宫,一本作“ 官 ”。 唐 李商隐 《韩碑》诗:“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清 钱谦益 《四川雅州 * 知县刘尔宗授文林郎制》:“朕虽在明堂法宫之中, 黎 风 雅 雨夷獠杂处之民,未尝不食坐见之也。”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今兹

(1).今此;现在。《诗·小雅·正月》:“今兹之正,胡然厉矣。”《左传·昭公三年》:“今兹吾又将来贺。” 唐 萧至忠 《陪幸五王宅》诗:“畴昔王门下,今兹制幸晨。” 明 刘基 《郁离子·天地之盗》:“今兹备矣,而民不言,是怨不在口而在腹也。”

(2).今年。《左传·僖公十六年》:“今兹 鲁 多大丧,明年 齐 有乱。” 杜预 注:“今兹,此岁。”《后汉书·明帝纪》:“昔岁五穀登衍,今兹蚕麦善收。”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五:“今兹无有水旱雷雨风火疾疫为灾。”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武弁

(1).武冠。《后汉书·崔駰传》:“ 钧 ( 崔钧 )时为虎賁中郎将,服武弁,戴鶡尾。” 唐 韩翃 《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诗:“两年戴武弁,趋侍 明光殿 。” 清 赵翼 《纪梦》诗:“閲罢邸抄正午倦,忽梦迁官戴武弁。”

(2).武官。 唐 储光羲 《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诗:“ 剑关 掉鞅归,武弁朝 建章 。”《明史·熹宗纪》:“国家文武并用,顷承平日久,视武弁不啻奴隶,致令豪杰解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你文官一途虽然做不得,但是武弁一路还不妨事。”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他也谦逊着,说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金门

(1).见“ 金马门 ”。

(2).见“ 金明门 ”。

(3).代指富贵人家。《魏书·常景传》:“夫如是,故綺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4).指以黄金为装饰的门。《封神演义》第六五回:“玉殿金门两扇开,乐声齐奏下瑶臺。”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三变

(1).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儼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

(3).三种变化。指 周公 三变:于 文王 时能子,于 成王 幼时能武,于 成王 壮时能臣。见《韩诗外传》卷七。

(4).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 汉 魏 为一变, 晋 宋 至 唐 初为一变,盛 唐 以后又一变。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艺文·诗三变》。

(5).三种变化。《新唐书·文艺传序》:“ 唐 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指 唐 初 王勃 、 杨炯 为一变, 玄宗 时 张说 、 苏颋 为一变, 大历 、 贞元 间 韩愈 、 柳宗元 等倡导古文运动,逐步确立以散文为主的 唐 代古文,为一变。

(6).三种变化。指禾苗生长始于粟,生于苗,成于穗。《淮南子·缪称训》:“夫子见禾之三变也,滔滔然曰:‘孤乡邱而死,我其首禾乎!’” 高诱 注:“三变,始於粟,粟生於苗,苗成於穗也。”

(7).三种变化。指不肖子之三变。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不肖子有三变:第一变为蝗虫,谓鬻庄而食也;第二变为蠹鱼,谓鬻书而食也;第三变为大虫,谓卖奴婢而食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汪遵》:“与夫朱门富家,积书万卷,束在高阁,尘暗籤轴,蠹落帙帷;网好学之名,欺盲聋之俗,非三变之败,无一展之期。”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野性

粗野的性情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疏闲

见“ 疏閒 ”。

亦作“ 疏闲 ”。清闲;安逸。 唐 权德舆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杂言》:“野性惯疏閒,晨趋兴暮还。” 宋 苏舜钦 《水调歌头·沧浪亭》词:“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閒。”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老丈摇头不允,意志疏闲。”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晨趋

清早趋行。谓朝参。 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晨趋閶闔内,足踏宿昔趼。” 唐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怀赠答》:“九天开内殿,百辟看晨趋。”《宋史·世家传三·吴越钱氏》:“ 俶 小心谨恪,每晨趋行闕,人未有至者, 俶 必先至。”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时限

完成某事所限定的时间;期限

超过时限,即应罚款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清禁

(1).指皇宫。皇宫中清静严肃,故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司徒九江朱伥》:“臣愿陛下思 周旦 之言,详左右清禁之内,谨供养之官,严宿卫之身。” 唐 杜牧 《洛阳秋夕》诗:“清禁漏闲烟树寂,月轮移在 上阳宫 。”《明史·杨爵传》:“陛下诚与公卿贤士日论治道,则心正身修,天地鬼神莫不祐享,安用此妖诞邪妄之术列诸清禁,为圣躬累耶!”

(2).清除宫苑污秽,禁止闲杂窥伺。《宋书·礼志三》:“阳路整卫,正途清禁。”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晚景

(1) 傍晚的景色

(2) 晚年;老年的景况

晚景凄凉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支颐

以手托下巴。 唐 白居易 《除夜》诗:“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宋 苏轼 《 * 阿罗汉颂》:“第六尊者右手支颐,左手拊穉师子,顾视侍者择瓜而剖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每为之鼓《天女謫降》之操,輒支颐凝想,若有所会。”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尊酒

犹杯酒。 唐 高适 《赠别沉四逸人》诗:“耿耿尊酒前,联雁飞愁音。”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尊酒之间,一谈一笑,甚有前辈风,今不復见矣。” 清 方文 《从吴锦雯读宋玉叔诗喜而有寄》诗:“惆悵掩尊酒,何时共懽讌。”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旧游

从前游玩过

重历旧游令我思绪万千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庾楼

(1).楼名。一名 庾公楼 ,在 江西 九江 。传说为 晋 庾亮 镇 江州 时所建,不足信。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四:“楼正对 庐山 之 双剑峯 ,北临 大江 ,气象雄丽…… 庾亮 尝为 江 荆 豫 州刺史,其实则治 武昌 。若 武昌 南楼 名 庾楼 ,犹有理,今 江州 治所,在 晋 特 柴桑县 之 湓口关 耳,此楼附会甚明。” 唐 白居易 《庾楼晓望》诗:“三百年来 庾楼 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2).泛指楼阁。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真珠帘捲, 庾楼 无限佳兴。”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开襟

(1) 中式上衣、袍子等的一种式样,前面的部分分开,纽扣在胸前的叫对开襟,在右侧的叫右开襟

(2) 敞开衣襟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携手

手拉手

携手并肩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结庐

建筑房舍

结庐在人境。——陶潜《饮酒》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藜床

藜茎编的床榻。泛指简陋的坐榻。《北堂书钞》卷一三三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向詡 常坐藜牀上。” 北周 庾信 《小园赋》:“ 管寧 藜床,虽穿而可坐; 嵇康 锻灶,既暖而堪眠。” 唐 杜甫 《寒雨朝行视园树》诗:“衰颜动觅藜牀坐,缓步仍须竹杖行。” 金 元好问 《赠张文举》诗:“安稳藜床坐欲穿,合教絶学到真传。”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慰西溟》词:“独卧藜牀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譙鼓,二更彻。”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幅巾

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东观汉记·鲍永传》:“ 更始 殁, 永 与 冯钦 共罢兵,幅巾而居。”《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及 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敛以时服”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汉 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幞头巾子》:“今 宋 朝所谓头巾,乃古之幅巾,贱者之服。”《 * 词话》第十九回:“ 西门庆 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捲棚内,深衣幅巾坐的,单等妇人进门。”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疲羸

(1).衰弱。《后汉书·段熲传》:“人畜疲羸。”《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四年》:“我众新集,力尚疲羸,且当息养数年,始可观变而举。” 清 曾国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铭》:“遣将分兵,助我东征,择良而予……自携部曲,疲羸居半。”

(2).困苦穷乏;困苦穷乏之民。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丞相 仁杰 之抚疲羸,僕射 元振 之安夷夏。”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本命醮词》:“疲羸未復,疮痏未平,抚之则濡沫纔通。” 宋 梅尧臣 《送王学士知亳州》诗:“必期宽赋敛,无乃息疲羸。”

(3).指贫瘠之地。 清 姚鼐 《四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言忤上官,解其柄持,改任 川 北,畀以疲羸。”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戆直

迂愚,刚直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犹言兼之;何况。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七人

指古代天子的七位诤臣。 宋 范仲淹 《苏州谢就除礼部员外郎表》:“念三圣之艰难,而成丕业;求七人之蹇諤,以补大猷。”参见“ 七臣 ”。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竹箭

(1).即篠。细竹。《管子·小匡》:“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餘於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 唐 高适 《宋中送族侄式颜》诗:“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清 唐孙华 《读<中州集>周迂斋著诗意犹未尽戏赋十四韵》:“森束牙筹狭,分裁竹箭纤。”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只要站在大门口,也总有什么新鲜的物事看:今天来一车竹箭,明天来一批松板……拉向皇城那面去。”

(2).竹制的利箭。《慎子》佚文:“ 河 之下 龙门 ,其流驶如竹箭,駟马追弗能及。”后因以“竹箭”喻河流迅疾。 唐 刘禹锡 《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诗:“关头古塞 桃林 静,城下长河竹箭迴。” 清 赵翼 《清江浦送费制府入为大司马》诗:“竹箭河流循轨稳, 萑苻 兵扫伏隍空。”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悬圃

传说在 昆仑山 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也称 玄圃 。后泛指仙境。语出《楚辞·天问》:“ 崑崙 悬圃 ,其凥安在?” 王逸 注:“ 崑崙 ,山名也,其巔曰 县圃 ,乃上通於天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 崑崙 、 悬圃 ,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 唐太宗 《帝京篇》之十:“无劳上 悬圃 ,即此对神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所谓 瑶池 、 悬圃 ,珠树芝田,概乎未见。”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葱蒨

亦作“葱蒨”。1.草木青翠茂盛貌。 南朝 梁 江淹 《池上酬刘记室》诗:“葱蒨亘华堂,葐蒀杂綺树。” 唐 刘禹锡 《史隐亭述》:“澂明峭絶,靃靡葱蒨。” 唐 李德裕 《金松赋》:“含春蔼而葱蒨,映夕阳而的皪。” 清 王滔 《记香港总督燕制军东游》:“﹝想其见﹞山川之秀淑,林木之葱蒨,必有畅然怡然,而惝然若失者。”

(2).青绿色。 南朝 梁 江淹 《颜特进延之侍宴》诗:“青林结冥濛,丹巘被葱蒨。”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 洛水 桥边春已回,柳条葱蒨眼初开。” 清 李滢 《望罗浮歌》:“葱蒨见怪竹,吚哑听碧鷄。”

(3).华美,艳丽。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 张协 ﹞词采葱蒨,音韵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宴群臣登歌》:“车旗煜爚,衣缨葱蒨。” 唐 殷寅 《铨试后徵山别业寄源侍御》诗:“朱紱何赫赫,綉衣復葱蒨。” 宋 周密 《台城路》词:“盈盈笑靨,映珠络玲瓏,翠綃葱蒨。”

(4).比喻才华横溢。 明 汤显祖 《龙沙宴作赠王翼清大宪》诗:“四明 山海 姿,公才发葱蒨。”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裁书

(1).草写檄文。 南朝 陈 徐陵 《谢敕赉烛盘答齐国移文启》:“昔 班彪 草移, 阮瑀 裁书,驰誉当年,遂无加赏,非常大賚,始自今恩。”

(2).裁笺作书,写信。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顷何以自娱?颇復有所造述不?东望於邑,裁书叙心。” 唐 孟浩然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诗:“未有南飞鴈,裁书欲寄谁。” 清 陈维崧 《贺新郎·作家书竟题范龙仙书斋壁上<芦雁图>》词:“漏悄裁书罢。绕廊行、偶然瞥见,壁间古画。”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鲤鱼

(1).鱼名。身体侧扁,背部苍黑色,腹部黄白色,嘴边有长短须各一对。肉味鲜美。生活在淡水中。 汉 焦赣 《易林·革之颐》:“ 尼父 孔丘 ,善钓鲤鱼。” 宋 陆游 《鲤鱼行》:“鲤鱼财三尺,浅水不覆脊。” 宋传恩 《绿水悠悠·罩鱼》:“这是一条鲤鱼,一条十多斤重的鲤鱼。”

(2).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鱼”代称书信。 唐 元稹 《贻蜀·张校书元夫》诗:“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 清 谭嗣同 《寄人五绝》:“鲤鱼三十六,江上报秋书。”

(3).借指传递书信者。 唐 孟浩然 《送王大校书》诗:“尺书能不恡,时望鲤鱼传。” 唐 元稹 《苍溪县寄扬州兄弟》诗:“凭仗鲤鱼将远信,鴈回时节到 扬州 。” 元 萨都剌 《送王伯循御史》诗:“ 曲江 水发愿相忆,莫遣鲤鱼音信稀。”参见“ 鱼书 ”。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相见

彼此会面

整个代表团在终点站与他们相见

,

  • 【哭花】_韩偓 | 唐代
  • 【哭花】_韩偓 | 唐代 >> 【哭花】_韩偓 | 唐代...

  • 【永王东巡歌·其七】_李白 | 唐代
  • 【永王东巡歌·其七】_李白 | 唐代 >> 【永王东巡歌·其七】_李白 | 唐代...

  • 【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_孟郊 | 唐代
  • 【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_孟郊 | 唐代 >> 【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_孟郊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