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原文
迩英帷幄旧儒臣,肯顾荒山野水滨。
不怕客嘲轻薄尹,要令我识老成人。
颿回鼓转东城暮,酒冽橙香一笑新。
遥想解酲须底物,隆兴第一壑源春。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诗词问答
问: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参考注释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迩英
“ 邇英阁 ”的省称。 宋 欧阳修 《<仁宗御集>序》:“至於万机之暇,泊然凝神,不见所好,惟躬閲宝训,陈经 邇英 ,究钟律之本元,训师兵之武略。”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班朝》:“又有内殿,如 万岁 、 復古 、 邇英 、 蘂珠 、 凝华 、 福寧 、 睿思殿 。” 元 袁桷 《省中议事回元达有诗次韵》:“拟将直笔酬 延阁 ,欲抱遗经进 邇英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 宋 制,春二月始,至端午;秋八月始,至长至,每双日入侍 邇英 。”参见“ 邇英阁 ”。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帷幄
(1) 军营的帐幕
帷幄之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又如:运筹帷幄
(3) 宫中的帷幕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旧儒
犹宿儒。谓年老有名望的学者。《后汉书·樊準传》:“公卿各举明经及旧儒子孙,进其爵位,使纘其业。”《南史·崔灵恩传》:“ 灵恩 聚徒讲授,听者常数百人……都下旧儒咸称重之。”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诗:“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野水
(1).野外的水流。《管子·侈靡》:“今使﹝民﹞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 唐 韩愈 《宿神龟招李二十八冯十七》诗:“荒山野水照斜暉,啄雪寒鸦趁始飞。” 元 黄庚 《约王琴所不来舟中偶成》诗:“篱落鷄欲栖,野水牛已渡。”
(2).指非经人工开凿的天然水流。 唐 裴度 《白二十侍郎有双鹤在洛下余西园多野水长松可以栖息遂以诗请之》:“且将临野水,莫闭在樊笼。”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内臣 张琪 果园中多荒秽,亦有野水。” 清 施闰章 《过湖北山家》诗:“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不怕
——连词。犹言纵然,即使
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儒林外史》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客嘲
《汉书·扬雄传下》:“时 雄 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謿 雄 以玄尚白,而 雄 解之,号曰《解謿》。其辞曰:客謿 扬子 曰:……意者玄得毋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后因以谓别人的嘲笑。謿,同“ 嘲 ”。 元 张翥 《蜕庵岁晏百忧熏心排遣以诗》之三:“无地营家食,何心解客嘲。”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轻薄
(1) 言行不庄重、不敦厚
像他的长子一样轻薄
(2) 轻佻;不正经;放荡
举止轻薄
(3) 玩弄、侮辱妇女
(4) 不贵重;不丰厚
礼物轻薄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老成人
(1).年高有德的人。《书·盘庚上》:“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二:“数百年礼义之门,而足下於今为老成人,在乎慎重学术,以表厉后生。”
(2).指年老敦厚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两个年轻小子,天天在一起,没有一个老成人在旁边,他两个便无话不谈,真所谓‘言不及义’,那里有好事情串出来。”
(3).特指旧臣。《诗·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朱熹 集传:“老成人,旧臣也。”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 孔戣 ﹞今年纔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宋 苏洵 《管仲论》:“ 晋 袭 文公 之餘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餘年,何有?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4).练达持重的人。 唐 杜牧 《唐故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志铭》:“公幼不戏弄,冠为老成人,解褐得官,出羣众中,人不敢旁戏嫚。”《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祇得如此,何况你。”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鼓转
更鼓转换。表示时间推移。 宋 陆游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诗:“颿回鼓转东城暮,酒冽橙香一笑新。”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遥想
回想很久以前的事
遥想当年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解酲
消除酒醉状态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底物
(1).何物。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唐 杜荀鹤 《钓叟》诗:“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箇鱼?” 宋 苏轼 《赠葛苇》诗:“消遣百年须底物?故应怜我不归耕。”参见“ 底事 ”。
(2).此物。 唐 元稹 《神麯酒》诗:“髣髴中圣日,希夷来大庭。眼前须底物,座右任他铭。”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隆兴
兴盛。《尚书大传》卷五:“尧者,高也,饶也,言其隆兴焕炳最高明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是以鸞鷟鸣 岐 , 周 道隆兴,四皓为佐, 汉 帝用康。”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臣尝谓 金 人必衰败,国家必隆兴。”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宋代,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