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作者:虞堪 朝代:元代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原文
避地每承先枉问,躬耕无计服勤劬。
兵戈南北家千里,风雨蒹葭海一隅。
故旧岂闻真国士,笑谈唯爱老渔夫。
烦君为觅蓬莱路,徐福楼船近有无。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诗词问答
问:《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的作者是谁?答:虞堪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虞堪的名句有哪些?答:虞堪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参考注释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避地
亦作“ 避墬 ”。1.谓迁地以避灾祸。《汉书·叙传上》:“ 始皇 之末, 班壹 避墬於 楼烦 ,致马牛羊数千羣。”《汉书·叙传上》:“﹝ 班彪 ﹞知 隗嚣 终不寤,乃避墬於 河西 。”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后汉书·东夷传·濊》:“ 汉 初大乱, 燕 、 齐 、 赵 人往避地者数万口。”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初, 粲 与族兄 凯 避地 荆州 ,依 刘表 。” 宋 文天祥 《指南后录·东海集序》:“自丧乱后,友人挈家避地。”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尝避地至吾郡,交几社诸人。”
(2).犹言避世隐居。《后汉书·郅恽传》:“﹝ 郅惲 ﹞后坐事左转 芒 长,又免归,避地教授,著书八篇。” 李贤 注:“避地,谓隐遁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山中有三精舍,高薨凌虚,垂簷带空。俯眺平林,烟香在下,水陆寧晏,足为避地之乡矣!” 明 徐枋 《送笻在师游越》诗:“此行非避地,乘兴独相求。”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枉问
敬辞。犹言承蒙问候。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自足下离 东都 ,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躬耕
古时天子亲自下田的礼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勤劬
(1).辛勤劳累。 汉 王逸 《九思·逢尤》:“望旧邦兮路逶随,忧心悄兮志勤劬。”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吾一布衣耳,不勤劬,何以为妻子之天乎?”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第相科学歷来发达之绳迹,则勤劬艰苦之影在焉。”
(2).指辛苦劳累之人。 宋 苏轼 《雄州白沟驿赐大辽贺正旦人使御筵口宣制》:“宜颁宴衎,以劳勤劬。”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兵戈
(1).指兵器。 唐 李白 《大猎赋》:“韜兵戈,火网罟。”
(2).指战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欲兴兵戈,以诛暴 楚 。”《后汉书·独行传·谯玄》:“时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学业。”《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復废法,何以讨贼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韵赠信州周公鼎》诗:“兵戈十载后,穷巷远游人。”
(3).指军队。 唐 黄滔 《景阳井赋》:“玉楼之丝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昼逼。” 宋 岳飞 《奉诏移伪齐檄》:“顺逆二途,蚤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蒹葭
(1).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亦常用作谦词。《韩诗外传》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攀由鸿鵠,倚是蒹葭。”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我虽是蒹葭,现开著玉树花,难道他乌纱就没个穷葛瓜。”参见“ 蒹葭玉树 ”。
(2).《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后以“蒹葭”泛指思念异地友人。 胡惠生 《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无限蒹葭意,殷勤对此图。”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一隅
(1).指一个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个方面。《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吕氏春秋·士容》:“故火烛一隅,则室偏无光。”《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虽赃污未露,而姦诈如是。举此一隅,餘诈可验。”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三:“他俩在客厅的靠后一隅,替我安下了一尊床。”
(2).引申为片面。见“ 一隅之见 ”、“ 一隅之説 ”。
(3).指一个狭小的地区。《汉书·赵充国传》:“今久转运烦费,倾我不虞之用以澹一隅,臣愚以为不便。” 明 何景明 《渡泸赋》:“伟雄并乎三分,耻偏安乎一隅。”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单是 湘 西一隅,除客军一混成旅外,集中约十万人。”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故旧
(1).旧交;旧友。《论语·泰伯》:“君子篤於亲, * 兴於仁;故旧不遗, * 不偷。”《汉书·王莽传上》:“﹝公﹞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於故旧,篤於师友。”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二折:“我待亲去埋殯他,也见的我一点不忘故旧之意。” 骆宾基 《乡亲--康天刚》二:“现在他们望见雪车来了,都想能认识他是谁。是本村的呢,还是父亲的故旧?”
(2).陈旧,过去。 许杰 《<明日的文学>自序》:“但是深印在脑筋里的故旧的遗毒,还一时不能洗清。”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国士
(1).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战国策·赵策一》:“ 知伯 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以 张良 、 韩信 之才,不识为国士。”
(2).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王先谦 集解:“国士,一国勇力之士。”
(3). 太平天囯 改翰林为“囯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改翰林为囯士,谓其学识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报也。”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笑谈
笑话;笑料
传为笑谈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爱老
(1).敬爱老人。 汉 刘向 《说苑·贵德》:“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2).木槿的异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木堇》:“ 傅玄 《朝华赋序》曰:朝华,丽木也。或谓之‘洽容’,或曰‘爱老’。”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渔夫
以捕鱼为业的男子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徐福
即 徐市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又使 徐福 入海求神异物。” 清 梁玉绳 《史记志疑》卷三四:“ 徐市 又作 福 者,市与芾同,即黻字,语转又为福,非 徐 有两名。” 清 赵翼 《读史》诗之四:“ 徐福 既入海,一去不復还。”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楼船
高大有楼的战船
[次韵答甬东方彦脩见寄并柬徐生]有无
亦作“ 有亡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元代,虞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