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原文
有暇命舆重,招提非迥峰。
既因寻佛迹,亦在仰尧踪。
境以通而显,云如淡且浓。
忽成片时坐,行漏屡鸣钟。
[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诗词问答
问: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二
2. 寺搆山冈平坦处旧名大孚灵鹫寺汉明帝时摩腾法兰西来见此山乃文殊住处奏请建寺明永乐时方改今名
[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参考注释
[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招提
(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 拓提 ”。
(2).招引提携。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佛迹
见“ 佛迹 ”。
亦作“ 佛跡 ”。1.相传 释迦牟尼 将入寂灭之时留在石上的足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此塔前有佛跡,起精舍,北户向塔。”《菩萨本生鬘论》卷四:“设不想念,或覩佛跡及行像者,随分供养生随喜心,所获福报不可穷尽。”参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
(2).借指佛法。 南朝 齐 张融 《门论》:“汝可专遵於佛迹,而无侮於道本。”
[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片时
一会儿
[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行漏
(1).古代计时的漏壶。因水随时移而持续滴注,故称。指时间。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诗:“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徊。”
(2).指漏壶滴水声。 唐 卢纶 《皇帝感词》诗:“高旍花外转,行漏乐前闻。”
[显通寺四依皇祖元韵]鸣钟
(1).敲钟。《后汉书·礼仪志上》:“诸行出入皆鸣钟,皆作乐。”
(2).谓食则鸣钟。形容富豪之家的生活。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出平原而联骑,居里閈而鸣钟。”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钟以体国。”参见“ 鐘鸣鼎食 ”。
(1).击钟发声。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竟陵王同沉右率过刘先生墓诗》:“善诱宗学原,鸣鐘霽幽抱。” 宋 范成大 《玉堂寓值》诗:“上直马归催下钥,传更人唱促鸣鐘。”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夜半钟》:“ 六一居士 谓 继 此诗,句则佳矣,奈夜半非鸣鐘时。或云 姑苏寺 鐘,多鸣於半夜。”
(2).古代青铜制乐器。悬挂架上,叩之而鸣。 唐 李白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鏗鸣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