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作者:赵长卿 朝代:宋代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原文
离愁晚如织,托酒与消磨。
奈何酒薄愁重,越醉越愁多。
忍对碧天好夜,皓月流光无际,光影转庭柯。
有恨空垂泪,无语但悲歌。
因凝想,从别后,蹙双蛾。
春来底事,孤负紫袖与红靴。
速整雕鞍归去,著意浅斟低唱,细看小婆娑。
万蕊千花里,一任玉颜酡。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的作者是谁?答:赵长卿
问: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赵长卿的名句有哪些?答:赵长卿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参考注释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离愁
离别的愁苦
离愁别绪(离别亲友的愁苦心情)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消磨
(1) 逐渐消耗;磨灭
消磨志气
(2) 消遣,打发时光
消磨岁月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奈何
(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碧天
青天;蓝色的天空。 晋 王羲之 《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緑水滨。”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碧天虚旷,瑞日瞳矓。” 前蜀 毛文锡 《巫山一段云》词:“雨霽 巫山 上,云轻映碧天。” 清 陈维崧 《满路花·荷珠》词:“惆悵迴船,碧天早掛明镜。” 朱自清 《荷塘月色》:“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皓月
犹明月。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阴,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飞。”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一轮明镜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动。”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流光
时光
总把流光误。——《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无际
无边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光影
(1).日光;光辉。《列子·周穆王》:“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视。”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光影腾辉照心地,无有一法当现前。”
(2).光阴,时光。 五代 毛熙震 《菩萨蛮》词:“光影暗相催,等闲秋又来。” 明 袁宏道 《龚惟长先生》:“转盼之间,光影已失。”
(3).阳光照射下形成的阴影。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阳光从窗外的柳条间射进来,在沿窗的桌子上、地板上、同学的肩背上印着繁碎的光影。”
(4).喻外表,皮毛。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梁惠王上篇》:“如此读先贤文字,只在他光影边占度,何曾得见古人见地来!”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庭柯
庭园中的树木。 晋 陶潜 《停云》诗:“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宋 范成大 《签厅夜归用前韵呈子文》:“炉篆无风香雾直,庭柯有月露光寒。”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垂泪
哭泣而眼边垂挂泪水
伤心垂泪
黯然垂泪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无语
(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 唐 任翻 《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宋 苏轼 《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 孙登 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2).形容寂静无声。 唐 崔涯 《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问 《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 * 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悲歌
哀声歌唱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乐府诗集·悲歌行》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凝想
凝思。 唐 曹唐 《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诗:“ 崑崙 凝想最高峰, 王母 来乘五色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但行住坐卧,专精凝想,庶其有所遇乎?” 明 何景明 《画鹤赋》:“拂练光而凝想,挹绘采而生怜。”《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王臣 沉思凝想了半日,忽想到假 王福 左眼是瞎的,恍然而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三八:“今日閒愁为 洞庭 ,茶花凝想吐芳馨。” 叶圣陶 《未厌集·夜》:“老妇人见阿弟瞪着细眼凝想,同时搔着头皮,知道有下文。”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双蛾
(1).指美女的两眉。蛾,蛾眉。 南朝 梁 沉约 《昭君辞》:“朝发 披香殿 ,夕济 汾阴 河,於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宋 杨无咎 《生查子》词:“愁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花月痕》第二四回:“半晌, 秋痕 双蛾频蹙,皓齿微呈。”
(2).借指美女。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二:“瑶臺倾巧笑,玉盃殞双蛾。” 唐 白居易 《酬刘和州戏赠》:“双蛾解珮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迴。”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孤负
(1).违背;对不住。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 陵 心。” 唐 韩愈 《感春》诗:“孤负平生志,已矣知何奈。” 宋 刘过 《临江仙》词:“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 明 方孝孺 《与郑叔虔书》:“但媿学术荒陋,无所建明,孤负期待,以损知人之哲。”
(2).谓徒然错过。 宋 黄机 《水龙吟》词:“恨荼蘼吹尽,樱桃过了,便只恁成孤负。”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一折:“他怎肯孤负子这艷阳三月天。”《红楼梦》第三八回:“秋光荏苒休孤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雕鞍
雕饰有精美图案的马鞍
玉砌雕鞍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浅斟低唱
斟着茶酒,低声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 宋 陶穀 《清异录·释族》:“ 李煜 乘醉,大书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 宋 柳永 《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浅斟低唱,觥筹交举。” 清 黄景仁 《虞美人·闺中初春》词:“问春何处最多些,只在浅斟低唱那人家。”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细看
仔细地观察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婆娑
(1)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2) 枝叶纷披的样子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一任
(1).担任官职期满为一任。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致仕》:“士人歷官一任,得外无官谤,中无所愧于心。”《宋史·孝宗纪一》:“ 乾清 二年六月戊戌,詔:改官人实歷知县一任,方许关升,著为定式。”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幼习儒业,颇看诗书,受十年苦苦孜孜,博一任欢欢喜喜,小生今上朝取应去。”
(2).听凭。 唐 杜甫 《鸥》诗:“雪暗还须浴,风生一任飘。” 仇兆鳌 注引 罗大经 云:“虽风雪凌厉,亦不暇顾。”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一折:“一任你漫天飞柳絮;儘着你满地落风尘。”《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早已猜透 十三妹 要把他两家合成一家、一举三得的用意,所以一任 十三妹 调度,更不过问。”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这种东西,我本无用,她也无用,一任 罗太太 抛入字纸篓去罢!”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颜酡
1.亦作"颜"。
2.醉后脸泛红晕。语出《楚辞.招魂》:"美人既醉﹐朱颜酡些。"王逸注:"朱:赤也;酡:着也。言美女饮啖醉饱﹐则面着赤色而鲜好也。酡﹐一作。"
宋代,赵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