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作者:王善宗 朝代:清代
[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原文
鹿耳门中碧海流,潺湲滚滚几时休。
波澜不断春光好,潮信声闻应鸟啾。
[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诗词问答
问: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的作者是谁?答:王善宗
问: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王善宗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善宗
[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此诗收于高拱乾《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艺文〉、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河北省廊坊市安平镇
2. 此诗收于高拱乾《台湾府志》〈艺文〉,又载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艺文〉、陈汉光《台湾诗录》
[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参考注释
[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鹿耳门
地名。在今 台湾省 台南市 安平港 北。1661年, 郑成功 率大军驱逐 荷兰 侵略者,即自此登陆,后湾内淤浅,海道亦废。今为平陆。亦省作“ 鹿耳 ”。 清 丘逢甲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诗:“如闻 鹿耳 鯤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旂。”
[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海流
湖水或海水中常常发生的潮汐或非潮汐的水平运动
大西洋的拉布拉多海流
[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潺湲
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滚滚
(1) 大水急速翻腾向前
大江滚滚东去
(2) 也泛指急速翻腾的样子
浓烟滚滚
开路的炮声像滚滚春雷,震撼着崇峻岭。——《太行青松》
[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几时
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波澜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多用于比喻
文章波澜起伏
[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不断
(1)
保持或继续,常以没有停顿、没有终止和不间断的方式
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
没干扰或阻碍的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3)
继续但时有停顿的
他的不断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惕
(4)
不绝,接连不断
夏天这里洪水不断
子孙满堂,万世不断
[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潮信
(1).潮水。以其涨落有定时,故称。 唐 刘长卿 《奉送裴员外赴上都》诗:“独过 潯阳 去,空怜潮信迴。” 宋 张炎 《琐窗寒》词:“傍新晴,隔柳呼船、待教潮信稳。”《水浒传》第一一九回:“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因不失信,谓之潮信。”
(2).犹月信。指妇女月经定期而来。《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潮信有期应自觉,花容无媚为谁消?”
[台湾八景·鹿耳门中碧海流]声闻
(1).亦作“ 声问 ”。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 ,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 、 沉尹茎 相与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 ,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 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 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2).亦作“ 声问 ”。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州耆旧传》:“ 商 字 文表 , 广汉 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 宋 沉辽 《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参见“ 声闻过情 ”。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证。”
台湾八景,清代,王善宗,鹿耳门中碧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