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归】作者:赵嘏 朝代:唐代
[寄归]寄归原文
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
马过雪街天未曙,客迷关路泪空频。
桃花坞接啼猿寺,野竹亭通画鹢津。
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
[寄归]诗词问答
问:寄归的作者是谁?答:赵嘏
问:寄归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寄归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赵嘏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嘏
[寄归]参考注释
[寄归]化衣尘
指所蒙受的使衣着变色的尘土。多形容仕途奔波之苦。语出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 唐 赵嘏 《寄归》诗:“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 长安 不见春。” 元 曹之谦 《送王仲通》诗:“世事忽惊翻手雨,马蹄又踏化衣尘。” 清 唐孙华 《次韵答倪草亭》诗:“十年蹋遍化衣尘,故里重逢翠陌春。”
[寄归]只见
犹言只觉得。 宋 周邦彦 《解语花·上元》词:“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强对 南薰 奏 虞 弦,只见指下餘音不似前,那些个流水共高山?”
[寄归]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寄归]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寄归]迷关
指令人迷惑的境地。《红楼梦》第六七回:“ 柳湘莲 见 尤三姐 身亡,痴情眷恋,却被道人数句冷言打破迷关,竟自截髮出家,跟随疯道人飘然而去,不知何往。”《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既然打破迷关,若不及早回头,定然皇天不佑。”
[寄归]桃花坞
(1).地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以盛产木版年画而著名。
(2).地名。在 安徽省 和县 西四、五里。传为 唐 张籍 读书处。 明 冯惟敏 《粉蝶儿·五岳游囊杂咏》套曲:“ 罗汉岩 天长地久, 桃花坞 緑肥红瘦。”
[寄归]竹亭
(1).竹林中的亭子。
(2).用竹建造的亭子。 唐 韦应物 《滁州园池燕元氏亲属》诗:“水门架危阁,竹亭列广筵。” 宋 梅尧臣 《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诗:“竹亭临水美可爱,嗑咂草木皆吐苞。” 周瘦鹃 《行云集·新西湖》:“一带用刺杉木作成的走廊和两座伸出湖滩的竹亭,朴雅可喜。”
[寄归]画鹢
《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 高诱 注:“鷁,大鸟也。画其像著船头,故曰鷁首。”后以“画鷁”为船的别称。 南朝 陈 陈正见 《泛舟横大江》诗:“波中画鷁涌,帆上锦花飞。” 唐 温庭筠 《昆明治水战词》:“ 滇池 海浦俱喧豗,青翰画鷁相次来。”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邀兴》:“澄波泻影,画鷁随流转。”
[寄归]早晚
(1) 早晨和晚上
他每天早晚都练气功
(2) 时候
他已走了多半天了,这早晚多半已经到家了
(3) 〈方〉∶泛指将来某个时候
你早晚进城来,到我们这里坐坐
(4) 或早或晚
人早晚要死的
[寄归]身事
(1).指人的经历和遭遇。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抚身事而识苦,念亲爱而知乐。”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2).指行踪。 唐 杜甫 《楼上》诗:“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3).自身的事情。 唐 赵嘏 《寄归》诗:“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閒人。”
(4).亲身事奉。《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陆扆》:“ 扆 为宰相 韦昭度 所知,欲身事之速了,屡告 昭度 。”
[寄归]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寄归]闲人
(1) 闲着没有事的人
村里一个闲人也没有
(2) 与事无关的人
闲人免进
唐代,赵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