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至圣化寺·其三】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泛舟至圣化寺·其三]泛舟至圣化寺·其三原文
润逼林轩露气濛,捲帘天水净长空。
黄庭七字何须悟,人在和风霁月中。
[泛舟至圣化寺·其三]诗词问答
问:泛舟至圣化寺·其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泛舟至圣化寺·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泛舟至圣化寺·其三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泛舟至圣化寺·其三]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一
2. 右五字乃圣化寺别墅题额皇祖御笔也
[泛舟至圣化寺·其三]参考注释
[泛舟至圣化寺·其三]轩露
显露。 元 柳贯 《商学士画云壑招提歌》:“ 商侯 胸有羣玉府,借酒时时一轩露。” 明 宋濂 《阅江楼记》:“千载之祕,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歟?”
[泛舟至圣化寺·其三]长空
宽广高远的天空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毛 * 《蝶恋花·答李淑一》
遨游长空
[泛舟至圣化寺·其三]黄庭
(1).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唐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诗:“ 山阴 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宋 苏轼 《留题仙都观》诗:“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復诵《黄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曩所授《黄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
(2).指 晋 王羲之 书写的《黄庭经》法帖。 宋 秦观 《春日》诗之四:“春禽叶底引圆吭,临罢《黄庭》日正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曹娥》、《乐毅》,尚有蹊径可寻,至《兰亭》、《黄庭》,几莫知其端倪矣。”
(3).指中央。《黄庭内景经》 务成子 题解:“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方向呵,镇黄庭,通紫极,子午坤乾。”亦特指脾。一说为体中的虚拟之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人以黄庭为脾。不然也,黄庭有名而无所,冲气之所在也。”
[泛舟至圣化寺·其三]七字
指七言诗。 唐 元稹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诗:“七字排 居敬 ,千词敌 乐天 。” 唐 陆龟蒙 《和袭美病后春思韵》:“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开。”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引 清 许可觐 《叙事解疑》:“ 仇长文 闈战后,忽忆 青青柳 ‘有信欲传’之句,题七字於扇头,以赠 许丹忱 云:‘谁将十万快腰缠,漫道 扬州 好著鞭,不谓秋来多客思,梦魂已到玉臺前。’”
[泛舟至圣化寺·其三]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泛舟至圣化寺·其三]和风
(1) 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2) 温和的风
和风拂面
[泛舟至圣化寺·其三]霁月
明月。 明 何景明 《答潘都谏郊坛见遗之作》诗:“璧坛流霽月,银闕动春星。”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
乾隆,泛舟至圣化寺,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