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邬戴关中旅寓】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同邬戴关中旅寓]同邬戴关中旅寓原文
文士皆求遇,今人谁至公。
灵台一寄宿,杨柳再春风。
更惜忘形友,频年失志同。
羽毛齐燕雀,心事阻鸳鸿。
留滞惭归养,飞鸣恨触笼。
橘怀乡梦里,书去客愁中。
残雪迷归雁,韶光弃断蓬。
吞悲问唐举,何路出屯蒙。
[同邬戴关中旅寓]诗词问答
问:同邬戴关中旅寓的作者是谁?答:钱起
问:同邬戴关中旅寓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同邬戴关中旅寓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钱起的名句有哪些?答:钱起
[同邬戴关中旅寓]钱起同邬戴关中旅寓 书法图
同邬戴关中旅寓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38_74
[同邬戴关中旅寓]参考注释
[同邬戴关中旅寓]文士
读书人;文人
[同邬戴关中旅寓]今人
现代人;当代人。与“古人”相对。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端肃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同邬戴关中旅寓]至公
(1).最公正;极公正。《管子·形势解》:“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吕氏春秋·慎大》:“ 汤 立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 郼 如 夏 ,此之谓至公。”《后汉书·荀彧传》:“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
(2).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 唐 刘虚白 《献主文》诗:“不知岁月能多少,又著 * 待至公。” 宋 欧阳修 《与吴正献公书》:“某向以孤危之迹,当羣论汹涌之时,犹赖至公遏以清议,保全至此,恩德可量。”
[同邬戴关中旅寓]灵台
(1) 指心;心灵
不可内于灵台。——《庄子·庚桑楚》
(2) 放灵柩或死者遗像、骨灰盒的台
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同邬戴关中旅寓]寄宿
(1) 借某处住宿
在学生家里寄宿包饭的巡游教师
(2) 在学校住宿
[同邬戴关中旅寓]杨柳
(1) 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同邬戴关中旅寓]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同邬戴关中旅寓]忘形
忘掉言行的分寸
得意忘形
[同邬戴关中旅寓]频年
连续几年
频年灾旱
[同邬戴关中旅寓]失志
(1).欠考虑;思虑不周。《左传·成公十六年》:“速则失志;不整,丧列。” 杜预 注:“不思虑也。”
(2).恍恍惚惚,失去神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 任育长 ﹞自过 江 ,便失志……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觉有异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又或用术摄其魂,使他颠蹶狂谬,失志而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二生固请, 梁 始诺而呼女,甫出户,二生即迷惑失志,嗒然若丧。”
(3).失意,不得志。 战国 宋玉 《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 汉 徐干 《中论·爵禄》:“姦邪得愿,仁贤失志,於是则以富贵相詬病矣。” 唐 韩愈 《马厌谷》诗:“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 清 吴伟业 《琵琶行》:“琵琶急响多 秦 声, 对山 慷慨称入神。同时 渼陂 亦第一,两人失志遭迁謫。”
(4).犹失节。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二折:“我和他离别了三年,我怎肯半星儿失志。我则道他不肯弃糟糠妇,他原来别寻了个女娇姿。”
[同邬戴关中旅寓]羽毛
(1) 鸟类的毛
(2) 鸟羽和兽毛,比喻人的名誉
[同邬戴关中旅寓]燕雀
(1) 一种颜色鲜明的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繁殖在亚洲和欧洲北部,冬季向南迁徙,常作为笼鸟
(2) 燕和雀,比喻微贱或器量志向小的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弃燕雀之小志。——丘迟《与陈伯之书》
[同邬戴关中旅寓]心事
心里盘算、思虑的事(多指感到为难的)
[同邬戴关中旅寓]鸳鸿
(1).鵷鶵和鸿雁。比喻贤人。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鸳鸿不易狎,龙虎未宜驯。” 仇兆鳌 注:“鸳小鸿大,两物不伦,当作鵷鸿。《庄子》:‘鵷鶵发於南海,飞於北海。’此与鸿飞冥冥,举翅摩天者正相类。”鸳,一本作“ 鵷 ”。 唐 章孝标 《钱塘赠武翊黄》诗:“鸳鸿待侣飞清禁,山水缘情住外州。”
(2).比喻同僚。 唐 李涉 《六叹》诗之一:“风月频惊桃李时,沧波久别鸳鸿侣。” 宋 王禹偁 《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诗:“清白成家计,操修达圣聪。即徵归家闕,清秩冠鸳鸿。”
[同邬戴关中旅寓]留滞
亦作“ 留蹛 ”。1.停留;羁留。《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唐 王建 《荆门行》:“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復白头在天涯。”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道光 丙申,余留滞 岭 外者,再閲岁矣。” 冰心 《六一姊》:“ 余妈 还舍不得走……她知道我万不愿再留滞了,只得站起来谢了 六一姊 ,又和四围的村妇纷纷道别。”
(2).指扣留,强行留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即将该魂验实放行,毋得勒索留滞。”
(3).搁置;阻塞。《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柔 ﹞处法允当,狱无留滞。”《南史·王俭传》:“令史諮事,宾客满席, 俭 应接銓序,傍无留滞。” 宋 司马光 《乞与诸位往来商量公事札子》:“其执政有欲商量公事者……所贵论议详尽,事无留滞。” 孙中山 《建国方略·国际共同开发实业计划》:“假使外国银行先遵正当之途……然后与政府订契约,则事顺易行,岂复有留滞之忧?”
(4).指搁置之事。《北齐书·循吏传·郎基》:“﹝ 基 ﹞后带 潁川郡 ,积年留滞,数日之中剖判咸尽。”
(5).屯积东西;积聚。《史记·平準书》:“日者,大将军攻 匈奴 ,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蹛无所食。” 司马贞 索隐:“留蹛无所食。墆(蹛)音迭,谓贮也。 韦昭 音滞,谓积也。又按《古今字詁》墆今‘滞’字,则墆与滞同。按,谓富人贮滞积穀,则贫者无所食也。”《后汉书·段熲传》:“ 匈奴 、种 羌 ,并擅其地,是为癕疽伏疾,留滞胁下,如不加诛,转就滋大。”
(6).指身处困境。《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滞。” 王逸 注:“言年已过五十,而輡軻沉滞,卒无所逢遇也。” 唐 杜甫 《引水》诗:“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宋 司马光 《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诗:“知君留滞久,从此欲腾驤。”
(7).指身处困境之人。《汉书·儒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 颜师古 注:“言治礼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学习礼义而为之,又所以迁擢留滞之人。”
[同邬戴关中旅寓]归养
(1).回家奉养父母。《史记·魏公子列传》:“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 仲尼 ﹞自 卫 反 鲁 之时, 曾参 或归养於家,不从门人之列。”
(2).回家休养。《后汉书·刘恺传》:“﹝ 愷 ﹞称病上书致仕,有詔优许焉,加赐钱三十万,以千石禄归养。” 宋 秦观 《送刘承议解职归养》诗:“征马萧萧柳外鸣,议郎归养 洛阳城 。”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 王阳明 ﹞三十一岁时遂不得不告病归养。”
[同邬戴关中旅寓]飞鸣
(1).边飞边鸣。 晋 潘岳 《射雉赋》:“越壑凌岑,飞鸣薄廩。” 宋 苏轼 《后赤壁赋》:“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2).比喻显身扬名。语本《韩非子·喻老》:“﹝鸟﹞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五:“嗟我摈 南海 ,无由助飞鸣。” 宋 曾巩 《杂诗》之一:“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纷纷 东汉 士,飞鸣不当辰。”
[同邬戴关中旅寓]怀乡
思念故乡。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何其芳 《画梦录·岩》:“若说是怀乡倒未必,我的思想空灵得并不归落于实地。”
[同邬戴关中旅寓]客愁
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 戴复古 《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 郑庄 父子重相留,似为良辰散客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这种作品,文人化的程度虽然已经很高,颗材可还是民间的,如人生不常,及时行乐,离别,相思,客愁,等等。”
[同邬戴关中旅寓]残雪
尚未化尽的雪。 唐 杜审言 《大酺》诗:“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唐 于良史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诗:“风兼残雪起,河带断氷流。” 明 文徵明 《除夕》诗:“腊意亦知人恋岁,为留残雪隔年看。”
[同邬戴关中旅寓]归雁
亦作“ 归鴈 ”。大雁春天北飞,秋天南飞,候时去来,故称“归雁”。 汉 苏武 《报李陵书》:“岂可因归雁以运粮,託景风以餉军哉。” 汉 张衡 《南都赋》:“归鴈鸣鵽,黄稻鱻鱼。” 晋 陆机 《拟古》诗之十二:“飜飜归鴈集,嘒嘒寒蝉鸣。”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征蓬出 汉 塞,归雁入胡天。”
[同邬戴关中旅寓]韶光
(1) 美好的时光,多指美丽的春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红楼梦》
(2) 比喻美好的青春年华
韶光一去不再来
[同邬戴关中旅寓]断蓬
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唐 王之涣 《九日送别》诗:“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宋 柳永 《双声子》词:“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明 刘基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细看墨蹟成怀古,叹息他乡类断蓬。”
[同邬戴关中旅寓]吞悲
隐忍悲痛。《南史·王藻传》:“吞悲茹气,无所逃诉。” 唐 白居易 《相和歌辞·反白头吟》:“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 唐 钱起 《同邬戴关中旅寓》诗:“吞悲问 唐举 :‘何路出屯蒙?’”
[同邬戴关中旅寓]唐举
战国 梁 人。以善相术著名。举也写作“莒”。《荀子·非相》:“今之世, 梁 有 唐举 ,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后多以指善相术者。 唐 钱起 《同邬戴关中旅寓》诗:“吞悲问 唐举 ,何路出屯蒙。”《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袁公 相术真奇絶, 唐举 许负 无差别。”参阅《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同邬戴关中旅寓]路出
路过。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又明年徙 会稽 ,路出於 杭 , 杭 民竞相观睹。”
[同邬戴关中旅寓]屯蒙
(1).《易》《屯》卦和《蒙》卦的并称。万物初生稚弱貌。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在昔天地闭,品物属屯蒙。”《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寿元年》:“自 文明 草昧,天地屯蒙。” 胡三省 注:“屯者物之始,蒙者物之穉,言后称制之初,犹天地生物之始。” 元 范康 《新水令·乐道》套曲:“晓屯蒙否泰交,知消长盈虚意。”
(2).《易》《屯》卦和《蒙》卦的并称。蹇滞、困顿。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或主遘屯蒙,或朝罹兵革。” 唐 白居易 《忆微之》诗:“与君何日出屯蒙,鱼恋江湖鸟厌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 屈原 之忠贞逐於 楚 , 张仪 之利口鞭於 梁 ,皆士之屯蒙,莫能自异。” 孙中山 《祭夏重民文》:“壬岁屯蒙,变生肘腋。”
唐代,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