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即事】作者:朱存理 朝代:明代
[人日即事]人日即事原文
新雪生寒晓欲消,河冰渐解晚生潮。
庭禽初哢先闻鹊,园卉将萌未及蕉。
故事题诗聊岁岁,野人行乐自朝朝。
从渠寂寞如颜巷,漫有春风酒一瓢。
[人日即事]诗词问答
问:人日即事的作者是谁?答:朱存理
问:人日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人日即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朱存理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存理
[人日即事]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明诗纪事 丙签·卷十
[人日即事]参考注释
[人日即事]新雪
初降的雪。 唐 权德舆 《送清洨上人谒信州陆员外》诗:“滩经水瀨逢新雪,路过渔潭宿暝烟。” 唐 白居易 《冬夜》诗:“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人日即事]寒晓
清冷的早晨。 宋 赵抃 《过铁山铺寄交代吴龙图》诗:“境上凭诗驰远意,青泥寒晓入云灯。”
[人日即事]晚生
谦辞,旧时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
谒 范仲淹,曰:[某晚生,偶得科第,愿受教。]——《邵氏闻见录》
[人日即事]未及
(1) 来不及
老师未及说完,下课铃响了
(2) 并未涉及
他所说的只是事,而未及你本人
[人日即事]故事
(1) 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虚应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旧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宋· 苏洵《六国论》
(5) 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
民间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
[人日即事]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人日即事]野人
(1) 田野之民,农人
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质朴的人,无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汉
(5) 未开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状态或属于原始社会的人
[人日即事]行乐
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把[行乐]讲成[持乐观态度]比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世间行乐亦如此。——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日即事]朝朝
天天;每天。《列子·仲尼》:“ 子列子 亦微焉,朝朝相与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始皇 时童謡曰:‘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有嫗闻之,朝朝往窥。” 唐 孟浩然 《留别王维》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白云朝朝走,青山日日閒。”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六回:“或另有意外金钱,作为特赐,於是朝朝花酒,夜夜笙歌。” * 《苦热》诗之一:“雨后朝朝上晓峯,登高缓步气从容。”
[人日即事]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人日即事]颜巷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 也。’”本指 颜回 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简陋的居处。 唐 许浑 《李秀才近自涂口迁居新安适枉缄书见宽悲戚因以此答》诗:“ 颜 巷雪深人已去, 庾 楼花盛客初归。”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一折:“静守芸窗,僻居 颜 巷。”
[人日即事]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人日即事]一瓢
《论语·雍也》:“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 宋 王禹偁 《滁上谪居》诗之三:“巧宦或五鼎,甘贫唯一瓢。” 宋 林逋 《寄呈张元礼》诗:“駟马交游从此少,一瓢生事不胜空。”参见“ 一簞一瓢 ”。
明代,朱存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