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四月十七日)】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骤雨(四月十七日)]骤雨(四月十七日)原文
西山乍作云,倏忽天中布。
䃱磹引霹雳,□雨立时霔。
既沾水积墀,分寸难计数。
东南旋归海,皎日晴空露。
首夏如季夏,是景诚稀遇。
麦禾无不利,慰馀祗滋惧。
[骤雨(四月十七日)]诗词问答
问:骤雨(四月十七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骤雨(四月十七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骤雨(四月十七日)]注释
1. 押遇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一
2. 四月十七日
[骤雨(四月十七日)]参考注释
[骤雨(四月十七日)]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骤雨(四月十七日)]倏忽
(1) 很快地
倏忽往来,莫知其方。——《吕氏春秋·决胜》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间
[骤雨(四月十七日)]天中
(1).天的中央。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
(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
(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裴松之 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一。
[骤雨(四月十七日)]霹雳
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骤雨(四月十七日)]雨立
《史记·滑稽列传》:“ 秦始皇 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 优旃 见而哀之……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於是 始皇 使陛楯者得半相代。”后以“雨立”为侍从之典。 金 刘迎 《梁忠信平远山水》诗:“独将妙意寄毫楮,我愧雨立随诸郎。”
[骤雨(四月十七日)]分寸
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标准或限度
没分寸
不讲分寸
[骤雨(四月十七日)]计数
(1)
(2) ( shǔ)数数或计算
(3) ( shù)
[骤雨(四月十七日)]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骤雨(四月十七日)]旋归
回归。语出《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復我邦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唐 韩愈 《南山诗》:“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復奏。” 宋 章炳文 《搜神秘览》:“ 旻 之妻已私謁隣比,欲讲终身之好,候旋归,将致毒谋。”
[骤雨(四月十七日)]皎日
明亮的太阳。古多用于誓辞。 三国 魏 曹植 《黄初五年令》:“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赏,於疏必与;罪之宜戮,在亲不赦。此令之行,有若皎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明 沉鲸 《双珠记·遇淫持正》:“我和你同享富贵,决不有负,指皎日昭昭为证。” 清 黄叔威 《赠陈梦雷古诗》之六:“皎日方寸心,万古经乾坤。” 郁达夫 《沉沦》一:“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参见“ 皦日 ”。
[骤雨(四月十七日)]晴空
晴朗的天空
晴空万里
[骤雨(四月十七日)]首夏
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吴沛霖 《春尽日寄林三金陵》诗:“倘许一缄重报我,但言首夏莫言春。”
[骤雨(四月十七日)]季夏
夏季的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
[骤雨(四月十七日)]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