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偶题】_乾隆 | 清代

【偶题】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偶题]偶题原文

孔子恶佞者,子鱼以佞传。

使之治宗庙,卫祀赖以延。

祝史贵正辞,鮀也何有焉。

才取适其用,德难期其全。

论人可知世,如矢爱昔贤。

[偶题]诗词问答

问:偶题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偶题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偶题]注释

1.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

[偶题]参考注释

[偶题]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 * 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偶题]子鱼

鲻鱼的别名。 宋 王得臣 《麈史·诗话》:“ 闽 中鲜食最珍者,所谓子鱼者也。长七八寸,阔二三寸许,剖之子满腹,冬月正其佳时。 莆田 迎仙镇 乃其出处。” 宋 梅尧臣 《和答韩子华饷子鱼》:“南方海物难具名,子鱼珍美无与并。” 宋 叶适 《送王通判》诗:“水有子鱼山荔枝,借我箸食前筹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鲻鱼》:“鯔,色緇黑,故名。 粤 人讹为子鱼。”一说,为稻田中鱼。《太平御览》卷九三六引 三国 魏 曹操 《四时食制》:“ 郫县 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

[偶题]宗庙

(1) 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

(2) 又

先王之宗庙。

(3) 又

立宗庙于薛。

(4) 王室国家的代称

宗庙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宗庙之事。——《论语·先进》

(5) 又

宗庙会同。

[偶题]祝史

(1).祝官、史官的合称。《左传·桓公六年》:“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 孔颖达 疏:“祝官、史官正其言辞,不欺誑鬼神,是其信也。”《国语·周语上》:“ 内史过 从至 虢 , 虢公 亦使祝史请土焉。” 韦昭 注:“祝 应 史 嚚 。”

(2).司祭祀之官。《左传·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於国北。” 孔颖达 疏:“祝史,掌祭祀之官。” 唐 李颀 《与诸公游济渎泛舟》诗:“玄冥掌阴事,祝史告年丰。”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林 至庙斋宿,是夜,龙降於祝史 欧阳均 肩。” 清 唐孙华 《春日病中杂咏》之三:“灵气何用谋蓍策,祝史无烦凟鬼神。”

[偶题]正辞

(1).端正言辞。《易·繫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汉 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节礪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明史·左良玉传》:“ 良玉 疾已剧,至 九江 ,邀总督 袁 继咸 入舟中,袖中出密諭,云自皇太子,劫诸将盟, 继咸 正辞拒之。”

(2).正式文辞。《孔丛子·公仪》:“ 子思 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於人者,虽非其正辞,然犹不失其意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於礼,戎事必练於兵,田穀先晓於农,断讼务精於律。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

(3).正直、严正的言辞。《鹖冠子·能天》:“圣人知其所极,正辞者惠物者也。” 陆佃 注:“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谓之正辞。”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訕之诛。遂使羣下结口,莫图正辞。”

[偶题]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偶题]取适

寻求适意。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夏凉寒燠,随时取适。” 唐 岑参 《渔父》诗:“竿头钓丝长丈餘,鼓栧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唐 杜甫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诗:“式瞻北邻居,取适南巷翁。”

[偶题]论人

评论人。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 河 决下流而东注。” 明 黄淳耀 《吾师录·恕物》:“故曰论人,当於有过中求无过,不当於无过中求有过。”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 中国 的论客,论事论人,向来是极苛酷的。”

选拔人才。论,通“ 抡 ”。《墨子·所染》:“故善为君者,劳於论人,而佚於治官。” 孙诒让 间诂引 高诱 曰:“论犹择也。”

[偶题]可知

见“ 可知道 ”。

,

  • 【养和堂】_乾隆 | 清代
  • 【养和堂】_乾隆 | 清代 >> 【养和堂】_乾隆 | 清代...

  • 【题烟云集绘册·其四·吴道元春月潮音】_乾隆 | 清代
  • 【题烟云集绘册·其四·吴道元春月潮音】_乾隆 | 清代 >> 【题烟云集绘册·其四·吴道元春月潮音】_乾隆 | 清代...

  • 【估客乐三首·其一】_王士祯 | 清代
  • 【估客乐三首·其一】_王士祯 | 清代 >> 【估客乐三首·其一】_王士祯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