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赠林薪】_王迈 | 宋代

【赠林薪】作者:王迈 朝代:宋代

[赠林薪]赠林薪原文

丈夫惟穷不可讳,仆妾于人真短气。
一技能精百不忧,有功翰墨尤足贵。
林生家世本业儒,读书不利改佣书。
计穷未肯与书绝,又学裁翦兼黏糊。
就中颇得三昧诀,翻腾碑画更奇绝。
持此可疗寒与饥,十指便当张仪舌。
昔我于生义理明,以我这困知生贫。
我今一字不堪煮,生犹有技可资身。
邺侯书堂高不过,好事例少欲人多。
把笔赠生以此歌,有剑无廪奈生何。

[赠林薪]诗词问答

问:赠林薪的作者是谁?答:王迈
问:赠林薪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迈的名句有哪些?答:王迈

[赠林薪]参考注释

[赠林薪]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韩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国语·越语》

(3) 成年男子

丈夫气

丈夫亦爱怜。——《战国策·赵策》

[赠林薪]不可讳

死的婉辞。《战国策·魏策一》:“ 公叔 ( 痤 )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鲍彪 注:“死者,人之所不能避,故云。”《汉书·司马迁传》:“今 少卿 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 上雍 ,恐卒然不可讳。” 颜师古 注:“不可讳谓 安 死也。”

[赠林薪]仆妾

媵妾。亦泛指奴仆婢妾。《礼记·杂记上》:“主妾之丧,则自祔。至於练祥,皆使其子主之,其殯祭,不於正室。君不抚僕妾。” 郑玄 注:“略於贱也。”《战国策·秦策一》:“卖僕妾,售乎閭巷者,良僕妾也。” 宋 苏轼 《留侯论》:“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间,而命以僕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 秦始皇 之所不能惊而 项籍 之所不能怒也。”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然尝徧览人臣之家,有缓急之举,主人忧之,至戚忧之,僕妾之不可去者忧之。”

[赠林薪]短气

丧气;缺乏自信心

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赠林薪]技能

指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赠林薪]有功

(1).有功劳,有功绩。《易·需》:“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汉 范晔 《宦者传论》:“﹝宦人﹞其能者则 勃貂 管苏 ,有功於 楚 晋 。”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士卒本将,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

(2).有功之人。《战国策·秦策三》:“明主则不然,赏必加於有功,刑必断於有罪。”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於是正明堂之朝,齐君臣之位,举贤才,布德惠,施仁义,赏有功。” 晋 羊祜 《让开府表》:“然臣等不能推有德,进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而未达者不少。”

[赠林薪]翰墨

原指笔、墨,借指文章、书画

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曹丕《典论·论文》

[赠林薪]家世

人出生的门第;家庭世系

[赠林薪]业儒

以儒学为业。 唐 戴叔伦 《南野》诗:“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直到 宋 朝,那一班‘业儒’的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

[赠林薪]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赠林薪]不利

(1)

延缓,阻碍或制造更多困难

对冷静讨论不利的气氛

不利的商业气候

不利的风向

对一个新企业预示不利的形势

(2)

具有失败的特性

在对于政府极为不利的时候,进行一次必要的补选

(3)

不幸

对我们来说,今年一直是个不利年头

(4)

(5)

与预期事项或希望相反的

认为当前购买耐用的消费品是个不利的时候

(6)

对身心有害

对健康不利的气候

(7)

有害,有危害

此书在青少年中造成的影响是不利的

(8)

不顺利或不能取胜

出师不利

(9)

刀刃不锋利

刀刃不利

[赠林薪]佣书

受雇为人抄书。亦泛指为人做笔札工作。《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仲简 ﹞少习明经,以贫佣书 大年 门下。”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何如佣书 铁佛寺 ,写经一卷直一縑?” 吴梅 《检点》诗之二:“ 熙载 心怀宁乞食, 樊南 词赋尚佣书。”

[赠林薪]计穷

谓再无办法可想。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 清 戴名世 《窦成传》:“若等宜坚守,今贼计穷矣。”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十:“计穷惟矢死,一死岂偿辜。”

[赠林薪]裁翦

亦作“ 裁剪 ”。1.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开。《南史·梁纪上·武帝上》:“公家织官纹锦饰,并断仙人鸟兽之形,以为褻衣,裁翦有乖仁恕。”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秋思》词:“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元 陈高 《种橦花》诗:“缉治入机杼,裁翦为衣裳。”

(2).引申为修剪。 唐 曹唐 《病马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诗之四:“欲将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铰刀。”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三:“从盆栽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从影戏的场面悟到叙事文的结构,从照片悟到记事文的法式。”

(3).比喻对事物的取舍安排。 唐 杜牧 《自遣》诗:“遇事知裁翦,操心识卷舒。” 清 曹寅 《竹村大理寄洋茶滇茶二本置西轩中花开索诗漫题》诗之二:“漫山百卉无边幅,裁翦东风恐未匀。”

(4).特指写作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宋 秦观 《调笑令》词:“ 谢郎 巧思诗裁翦,能动芳怀幽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这不过是駢四儷六裁剪的工夫,只要字面工整富丽,那怕不接气也不要紧的,这更容易了。”

(5).比喻割裂拼凑。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论小学书流别》:“逮至晚近,胸无独见,意欲垂文。於是 秦 相《吕览》,书悬国门; 淮南 《鸿烈》,文成众手。大都剽剟儒 墨 裁剪道法,説杂九流,义非一贯,小学支流,亦犹是矣。”

[赠林薪]黏糊

(1).形容东西黏稠。如:这糯米粥挺黏糊,很好喝。

(2).形容人行动不爽利,精神不振。如:你干活别老那么黏糊。

[赠林薪]就中

(1) 从中;居中

就中调停

(2) 其中

这件事是他们三个干的,就中老李干的最多

[赠林薪]三昧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赠林薪]翻腾

(1) 上下滚动

乌黑的水,在那些伸出水面的岩石上打旋翻腾

(2) 一种跳水动作

向内翻腾两周半

[赠林薪]奇绝

奇妙到极点

怪石嶙峋,山势奇绝

[赠林薪]十指

(1).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

(2).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

(3).指十个足趾。详“ 十指仓 ”。

(4).十个要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

[赠林薪]便当

可随身携带的盒饭干粮

两个女儿都已上中学,每天自己准备自己的便当

[赠林薪]张仪舌

《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 楚 相饮,已而 楚 相亡璧,门下意 张仪 ,曰:‘ 仪 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 张仪 ,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乎?’ 张仪 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妻笑曰:‘舌在也。’ 仪 曰:‘足矣。’”后因以“张仪舌”为典,谓能说善辩的口才。 唐 李白 《赠崔侍御》诗:“笑吐 张仪 舌,愁为 庄舄 吟。” 唐 刘兼 《自遣》诗:“家人莫问 张仪 舌,国士须知 豫让 心。”

[赠林薪]义理

言辞、文章的含义和观点

以义理咨访。——清· 刘开《问说》

[赠林薪]一字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赠林薪]不堪

(1)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

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赠林薪]资身

资养自身;立身。《汉书·韩信传》:“寄食於漂母,无资身之策。” 宋 陆游 《散发》诗:“从来耻作资身策,老去终怀报国心。”《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过了数日, 苏秦 欲出游列国,乃请於父母,变卖家财,为资身之费。”

[赠林薪]邺侯书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 鄴侯 ﹞ 李泌 父 承休 ,聚书二万餘卷,戒子孙不许出门,有求读者,别院供饌。 鄴侯 家多书,有自来矣。”后以“鄴侯书”为藏书甚多的典实。 宋 陈师道 《谢傅监》诗:“平分太仓粟,尽读 鄴侯 书。”

[赠林薪]不过

(1)

——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很高

那就再好不过了

(2)

——作连词,表示转折,只是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病人精神还不错,不过胃口还不好

(3)

副词,指明范围;只,仅仅

不过是个小孩子

[赠林薪]好事

喜欢多事。爱参与他人事务的

[赠林薪]把笔

(1).执笔。借指书写;写作。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失职不把笔,珠璣为君编。”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强记则博闻,博闻必强记,此常理而不尽然。至博闻强记而不解把笔者,又比比也。” 清 曹寅 《朱园看梅忆子猷》诗:“我行 石城 东,每拟写横幅。远惭北枝妙,把笔手先缩。” 王统照 《<王统照短篇小说集>序言》:“由于年来久病,住医院和休养时多,不能把笔。”

(2).握着初学儿童的手和笔教其习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把字》:“把笔犹言握笔,今小儿初就塾,蒙师把笔。”

[赠林薪]以此

(1).犹言用这,拿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 武侯 曰:‘试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刘大白 《小鸟之群》:“如果枷锁镣铐,是一种荣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骄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

  • 【长忆乍能言】_邵雍 | 宋代
  • 【长忆乍能言】_邵雍 | 宋代 >> 【长忆乍能言】_邵雍 | 宋代...

  • 【灵峰】_楼钥 | 宋代
  • 【灵峰】_楼钥 | 宋代 >> 【灵峰】_楼钥 | 宋代...

  • 【别冯伯昭新放归三荣末句乞呈似使君王万里年】_程公许 | 宋代
  • 【别冯伯昭新放归三荣末句乞呈似使君王万里年】_程公许 | 宋代 >> 【别冯伯昭新放归三荣末句乞呈似使君王万里年】_程公许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