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寄鲁直学士】_周行己 | 宋代

【寄鲁直学士】作者:周行己 朝代:宋代

[寄鲁直学士]寄鲁直学士原文

当今文伯眉阳苏,新词的皪垂明珠。

我公江南独继步,名誉籍甚传清都。

达人嗜好与俗异,谁欲海边逐臭夫。

小生结发读书史,隐悯每愿脱世儒。

几载俛首黉堂趋,争唼粱藻从群凫。

野人鼓瑟不解竽,悠悠举目谁与娱。

幸有达者黄与苏,谁复局蹐如辕驹。

古来志士耻沈没,参军慷慨曳长裾。

相知宁论贵贱敌,诗奏终使兰艾殊。

当时仲宣亦小弱,蔡公叹其才不如。

乃知士子名未立,须藉显达齿论馀。

婴儿失乳投母哺,当亦饮食琼浆壶。

[寄鲁直学士]诗词问答

问:寄鲁直学士的作者是谁?答:周行己
问:寄鲁直学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行己的名句有哪些?答:周行己

[寄鲁直学士]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寄鲁直学士]参考注释

[寄鲁直学士]当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

当今皇帝盛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寄鲁直学士]文伯

文章宗伯。对著名作家的敬称。 唐 张说 《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吟咏情性,纪述事业,润色王道,发挥圣门,天下之人谓之文伯。”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巾幞》:“ 开元 中, 燕公 张説 当朝文伯,冠服皆以儒者自处。” 清 黄景仁 《丰山古梅歌》:“文人从此出颜色,幸是相逢有文伯。”

[寄鲁直学士]新词

(1).新作的诗词。 唐 刘禹锡 《踏歌词》之一:“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鷓鴣鸣。”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清 吴伟业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诗:“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唱歌。恨杀 南朝 阮司马 ,累儂夫壻病愁多。” 鲁迅 《赠人》诗之一:“唱尽新词欢不见,旱云如火扑晴江。”

(2).新产生的词语。如:近些年产生的科技新词如激光、航天飞机、超导等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3).没有学过的词语。如:为了校正发音和多学些新词,她天天坚持听英语广播讲座。

[寄鲁直学士]的皪

光亮、鲜明貌。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明月珠子,的皪江靡。” 晋 左思 《魏都赋》:“丹藕凌波而的皪,緑芰泛涛而浸潭。” 宋 范成大 《雨后田舍书事》诗:“熟透晚梅红的皪,展开新籜翠扶疎。” 清 汪懋麟 《元夜禁中观放烟火歌》:“步輦从容出复道,华灯的皪明春宵。”参见“ 的礰 ”。

[寄鲁直学士]明珠

珍珠,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珍贵的事物

掌上明珠

[寄鲁直学士]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寄鲁直学士]誉籍

很大的名声。 明 杨慎 《四川御史题名记》:“吏有治程,民有奠业,士有誉籍。”

[寄鲁直学士]清都

(1).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 清都 。”《列子·周穆王》:“ 清都 、 紫微 、 钧天 、 广乐 ,帝之所居。” 宋 苏轼 《隆祐宫设庆宫醮青词》:“伏以 长乐 告成,光动紫宫之像; 清都 下照,诚通絳闕之僊。”

(2).帝王居住的都城。 晋 左思 《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皇家以中枢北极,清都有天子之宫。” 宋 陆游 《谢赐历日表》之二:“詔班新历,虽举彝章;地近清都,独先下拜。”

[寄鲁直学士]达人

乐观豁达的人,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显达的人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寄鲁直学士]嗜好

特别爱好(多用于贬义)

本人别无嗜好,只是每天都想喝上一杯

[寄鲁直学士]欲海

佛教语。谓 * 令人迷失本性,沉沦于生死大海。亦泛指贪欲。《金石萃编·北齐邑义主一百人等造灵塔记》:“三涂无乐,慾海多难。” 唐 李俨 《<法苑珠林>序》:“导迷生於慾海,情尘共心垢同消;引穷子於慈室,衣寳与髻珠双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赋鹤》:“端只为爱河慾海起波涛,名韁利锁不能逃。”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木工子》:“此道士于慾海横流,势不能遏,竟毅然一决,以楚毒断絶爱根,可谓地狱劫中证天堂果矣。”

佛教语。比喻贪欲、 * 如深广之海。 南朝 梁武帝 《舍道归佛文》:“度羣迷於欲海,引含识於涅槃。” 北魏 温子昇 《定国寺碑》:“缘障未开,业尘犹拥,漂沦欲海,颠坠邪山。”

[寄鲁直学士]逐臭夫

见“ 逐臭之夫 ”。

[寄鲁直学士]小生

(1) 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2) 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3) 年轻人,后辈

崔氏二小生。——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寄鲁直学士]结发

(1) 束发

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 指结为夫妻

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江淹《杂体·李都尉从军》

结发同枕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寄鲁直学士]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寄鲁直学士]隐悯

(1).谓隐居不得志而忧伤。《楚辞·严忌<哀时命>》:“然隐悯而不达兮,独徙倚而彷徉。” 王逸 注:“言己隐身山泽,内自悯伤。”

(2).忧叹貌。《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隐悯徒御悲,威迟良马烦。” 吕向 注:“隐悯,忧叹貌。” 清 方苞 《<左华露遗文>序》:“吾妹不食经旬,既而以姑老,义不得死,隐悯至今十餘年。”

[寄鲁直学士]世儒

(1).俗儒。《史记·律书》:“岂与世儒闇於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遂执不移等哉!”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廙》诗:“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 宋 陆游 《唐虞》诗:“大道岂容私学裂,专门常怪世儒非。” 清 恽敬 《崇仁学案书后》:“至与弟讼祭田一事,世儒多为先生设辞以解者,此未得先生之意也。”

(2).指经师。 汉 王充 《论衡·问孔》:“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著作者为文儒,説经者为世儒。”

(3).当代的学者。 唐 柳宗元 《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门人世儒,是以增慟。”

[寄鲁直学士]俛首

低头,表示服从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汉· 贾谊《过秦论》

[寄鲁直学士]黉堂

学堂;学校。 宋 余靖 《兴国军重修文宣王庙记》:“筵开黌堂,以登师儒。局列校室,以来雋秀。”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汪信民 ﹞又尝和余《春日》絶句云:‘晏坐黌堂一事无,居官萧散似 相如 。’” 清 朱彝尊 《六聘山中吊晋处士霍厚》诗:“弟子半千人,大小开黌堂。”

[寄鲁直学士]野人

(1) 田野之民,农人

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质朴的人,无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汉

(5) 未开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状态或属于原始社会的人

[寄鲁直学士]鼓瑟

(1).弹瑟。《诗·小雅·鼓锺》:“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楚辞·远游》:“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自来弹琴鼓瑟的人都是瞎子,他不应该多了一双眼睛。”

(2). 汉 杨恽 与其妻感情甚笃,于《报孙会宗书》中曰:“家本 秦 也,能为 秦 声。妇, 赵 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后以“鼓瑟”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明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传》:“ 华伯 夫妇如鼓瑟, 汝威 卒变顽嚚,考其终皆有以自达。”

[寄鲁直学士]不解

(1).不能解开;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汉 枚乘 《七发》:“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贽 《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 柳青 《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 *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哔叽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一:“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阴符经》,至‘禽兽之制在气’经年不解,梦乌衣人教之,遂通其义。” 余开选 《狮子》:“‘你要干啥?’ 王天明 不解地问。”

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寄鲁直学士]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寄鲁直学士]举目

抬眼看

举目四望

[寄鲁直学士]幸有

本有;正有。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三:“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宋 贺铸 《望湘人》词:“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寄鲁直学士]局蹐

(1) 畏缩恐惧的样子

(2) 狭隘;不舒展;狭窄

[寄鲁直学士]辕驹

见“ 辕下驹 ”。

[寄鲁直学士]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寄鲁直学士]志士

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人

爱国志士

[寄鲁直学士]沈没

亦作“沉没”。1.没入水中。《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沉没洪渊,酷烈为祸。”《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今虽颇种殖,閒者大水沉没。”《南史·沉攸之传》:“及攻 郢城 ,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万一买不着私盐,他便连船也不要了,等夜静时,凿穿了船底,由他沉下去,便报了个沉没。” 冰心 《我的童年》:“听说还有一艘叫做‘海天’的,因为舰长驾驶失误,触礁沉没了。”

(2).借指死亡。 明 李贽 《招魂》:“ 王逸 云:‘ 小山 之徒閔伤 屈原 身虽沉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彰其志。’”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他们以自己的沉没,证明着革命的前行。他们到底并不是旁观者。”

(3).埋没;湮没。《南史·鲍照传》:“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轲论史书》:“夫圣 唐 鉅跡及贤士大夫事,皆磊磊轩天地,决不沉没。”

(4).落入。《宋书·天文志一》:“ 衡 所造浑仪,传至 魏 晋 ,中华覆败,沉没戎虏, 绩 蕃 旧器,亦不復存。”《隋书·天文志上》:“其仪略举天状,而不缀经星七曜。 魏 晋 丧乱,沉没西戎。”

(5).隐没;消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倘有沉没书札银信及伪造新闻者,轻则罚,重则罪。” 鲁迅 《野草·影的告别》:“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向培良 《飘渺的梦》:“不知卖什么东西的小贩的凄厉曳长的声音渐渐沉没在冻凝的空气里。”

(6).犹沉迷;沉浸。《三国志·魏志·和洽传》“ 洽 同郡 许混 者, 许劭 子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劭 宗人 许栩 ,沉没荣利,致位司徒。”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三幕:“但从你创作者来说,你这样全心全意沉没在你的悲哀里,恐怕不能够经久吧?”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三:“如今她的全部生活仿佛就沉没在对那一去不复返的太平盛世的怀恋。”

(7).降落。 张资平 《她怅望着祖国天野》十:“赤热的火球,渐渐的沉没在远山后面。” 阿英 《流离》一:“这时月亮已经沉没,很黯黑。”

[寄鲁直学士]参军

中国古代诸王及将帅的幕僚,官名

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三国演义》

[寄鲁直学士]慷慨

(1)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慷慨就义

(2) 大方;不吝啬

慷慨解囊

[寄鲁直学士]长裾

(1).指长衣。《孔丛子·儒服》:“ 子高 衣长裾,振襃袖,方屐麤翣,见 平原君 。”

(2).长袖。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长裾随风,悲歌入云。”一本作“ 长袖 ”。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高冠长裾缘緑衣人,宣青纸制。” 宋 曾巩 《寄孙子翰》诗:“不容乃独见磊落,出走并海飘长裾。”参见“ 长袖 ”。

[寄鲁直学士]相知

(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与三四个相知方才吃得数杯,则听得街上闹炒炒。——《京本通俗小说》

[寄鲁直学士]贵贱

〈方〉∶不管怎么样;无论如何;反正

我劝了他半天,贵贱不听

[寄鲁直学士]兰艾

兰草与艾草。兰香艾臭。常比喻君子小人或贵贱美恶。《宋书·武帝纪中》:“若大军登道,交锋接刃,兰艾吾诚不分。” 唐 张九龄 《在郡秋怀》诗之一:“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宋 儒之学,则人人皆可以空谈。其间兰艾同生,诚有不尽饜人心者,是嗤点之所自来。”

[寄鲁直学士]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寄鲁直学士]仲宣

汉 末文学家 王粲 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兼善则 子建 仲宣 ,偏美则 太冲 公干 。”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作赋同 元淑 ,能诗匪 仲宣 。”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虚讣》:“可惜那 于叔夜 国士才,祗为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调和,怎奈他心病难猜,欠些 仲宣 登楼债。”

[寄鲁直学士]小弱

(1).弱小。《史记·刺客列传》:“ 燕 小弱,数困於兵。”

(2).指弱小的国家。《吕氏春秋·顺说》:“小弱可以制彊大矣。”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 秦 观 周 之弊,以为小弱见夺,於是废五等之爵,立郡县之官。”

(3).幼弱。《南史·梁纪下》:“乃选百姓男女数十万口,分为奴婢,小弱者皆杀之。” 宋 周行己 《寄鲁直学士》诗:“当时 仲宣 亦小弱, 蔡公 难其才不如。”

(4).指幼弱的人。《后汉书·赵熹传》:“携小弱,越山阻,径出 武关 。”

[寄鲁直学士]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寄鲁直学士]知士

才智之士。《庄子·徐无鬼》:“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説之序则不乐。”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明哲消祸於未来,知士闻利则虑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背天授之主,而欲与市贾之雄,从中以争天下,知士不为也。”

[寄鲁直学士]显达

显赫闻达。指位尊而有声望

我何不为你托显达能人行厚聘去定这赵白。——《宛如约》

[寄鲁直学士]齿论

见“ 齿牙餘论 ”。

[寄鲁直学士]婴儿

(1) 初生的幼儿

(2) 一周岁内的儿童

(3) 道教称铅为[婴儿]

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西游记》

(4) 又如:婴儿姹女(道教称铅和汞)

[寄鲁直学士]饮食

(1) 饭菜

含热量低的饮食

(2) 吃喝

[寄鲁直学士]浆壶

水壶。《北史·游明根传》:“ 明根 幼年遭乱,为 櫟阳 王氏 奴。主使牧羊, 明根 以浆壶倩人书字路边,书地学之。”

,

  • 【武陵春】_佚名 | 宋代
  • 【武陵春】_佚名 | 宋代 >> 【武陵春】_佚名 | 宋代...

  • 【赠相士郭灏】_魏了翁 | 宋代
  • 【赠相士郭灏】_魏了翁 | 宋代 >> 【赠相士郭灏】_魏了翁 | 宋代...

  • 【天台游山】_陈知柔 | 宋代
  • 【天台游山】_陈知柔 | 宋代 >> 【天台游山】_陈知柔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