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原文
川上风雨来,须臾满城阙。
岧峣青莲界,萧条孤兴发。
前山遽已净,阴霭夜来歇。
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严城自有限,一水非难越。
相望曙河远,高斋坐超忽。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诗词问答
问:《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的作者是谁?答:韦应物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韦应物的名句有哪些?答:韦应物
全唐诗:卷187_24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参考注释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上风
(1) 风吹来的那一方
在上风方向喷洒农药
(2) 比喻优势或有利地位
占了上风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城阙
(1) 城门两旁的瞭望阁楼
(2) 宫殿
(3) 城市,特指京城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岧峣
山高峻貌
践蹊隧之危阻,登岧峣之高岑。——曹植《九愁赋》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青莲界
即青莲宇。 唐 朱宿 《宿慧山寺》诗:“悠然青莲界,此地尘境絶。”参见“ 青莲宇 ”。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孤兴
孤独无伴时的心绪。《文选·陆机<文赋>》:“或託言於短韵,对穷迹而孤兴。” 李善 注:“迹穷而无偶,故曰孤兴。” 唐 岑参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唐 宋之问 《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诗:“孤兴欲待谁?待此湖上月。”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阴霭
浓云。 明 高叔嗣 《病起偶题》诗:“微雨东方来,阴靄倏终夕。”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乔木
高大的树木
并汾乔木。——宋· 沈括《梦溪笔谈》
废池乔木。——宋· 姜夔《扬州慢》词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吐华
见“ 吐花 ”。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严城
戒备森严的城池。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公车》诗:“禁门儼犹闭,严城方警夜。” 唐 皇甫冉 《与张諲宿刘八城东庄》诗:“寒芜连古渡,云树近严城。” 清 吴伟业 《石公山》诗:“忽而遇严城,猿猱不能縋。” 郁达夫 《晨进东华门口占》诗:“疏星淡月夜初残,鐘鼓严城欲渡难。”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有限
(1) 对范围、数量或时间长短有限制的
(2) 数量不多;程度不高
为数有限
诸侯之地有限。——宋· 苏洵《六国论》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非难
指摘;责备
无可非难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曙河
拂晓的银河。 南朝 陈后主 《有所思》诗之三:“团团落日树,耿耿曙河天。”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高斋
(1).高雅的书斋。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 唐 孟浩然 《宴张别驾新斋》诗:“高斋徵学问,虚薄滥先登。” 明 徐祯卿 《在武昌作》诗:“高斋今夜雨,独卧 武昌 城。”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 天梅居士 侍者:昨岁自 江户 归国,拟于桂花香里,趋叩高斋,而竟不果。”
(2). 唐 杜甫 书斋名。 唐 杜甫 《宿江边阁》诗:“暝色延山逕, 高斋 次水门。” 宋 陆游 《东屯高斋记》:“ 少陵先生 晚游 夔州 ,爱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 高斋 。质於其诗,曰‘次水门’者, 白帝 城之 高斋 也;曰‘依药饵’者, 瀼西 之 高斋 也;曰‘见一川’者, 东屯 之 高斋 也。故其诗又曰:‘ 高斋 非一处。’”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超忽
(1).遥远貌。《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 吕向 注:“超忽,远貌。” 唐 李白 《送杨山人归天台》诗:“客有思 天台 ,东行路超忽。” 明 许承钦 《报国寺双松歌》:“求之骨貌意已失,尚想天外超忽双云峰。”
(2).引申为精神高逸貌。 唐 皮日休 《太湖诗·桃花坞》:“穷深到兹坞,逸兴转超忽。”
(3).迅速貌。 唐 韦应物 《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诗:“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 明 唐顺之 《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虏气凭凌恒候月, 汉 兵超忽若乘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惆怅;迷惘。超,通“ 惆 ”。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 唐 柳宗元 《送文郁师序》:“登高远望,悽愴超忽。”
唐代,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