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作者:金履祥 朝代:宋代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原文
于时宣尼,从心不逾。
六籍是正,三千其徒。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诗词问答
问: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的作者是谁?答:金履祥
问: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金履祥的名句有哪些?答:金履祥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金履祥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 书法图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书法作品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参考注释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于时
介宾词组。在这个时候,当时
于时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宣尼
汉平帝 元始 元年追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尼公 ,后因称 孔子 为 宣尼 。见《汉书·平帝纪》。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四:“言论準 宣尼 ,辞赋拟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 互乡 童子,当愿接於 宣尼 ; 苏门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入圣之要,下学上达, 宣尼 所传,存之存之。”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从心
(1).顺从意愿。 唐 顾况 《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诗:“真静一时变,坐起唯从心。”
(2).见“ 从心所欲 ”。
(3).由衷;发自内心。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三幕:“始终忧郁和苦闷着的他,此时方从心的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应修人 《欢愉引》:“有些人会刚象我所要地帮助我,也会从心地、不禁地顾我而美笑。”
任心。《列子·杨朱》:“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 杨伯峻 集释引 殷敬顺 释文云:“从音纵,下同。”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六籍
(1).即六经。《文选·班固<东都赋>》:“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 李善 注:“六籍,六经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十:“如何絶世下,六籍无一亲。” 明 张煌言 《陈文生未焚草序》:“ 祖龙 一炬,六籍烟飞,然博士掌故,犹未焚也。” 清 龚自珍 《送夏进士序》:“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
(2).佛教著作《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号称禅家六籍。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是正
订正;校正。《后汉书·安帝纪》:“詔謁者 刘珍 及五经博士,校定 东观 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三国 吴 韦昭 《<国语解>叙》:“及 刘光禄 於 汉成 世始更考校,是正疑谬。” 宋 曾巩 《<金石录>跋尾·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 永叔 於学博矣,其於是正文字尤审。” 清 魏源 《孟子年表考二》:“后人不知是正,反改《孟子》以就之,故曰舍经徇史也。”
[华之高寿鲁斋先生七十]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宋代,金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