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胥行】作者:蔡襄 朝代:宋代
[姑胥行]姑胥行原文
香泾无故流,胥台有馀基。
太伯以德启,后王结心师。
夫差昔好战,戈矛临越陲。
天蟹须食稻,未拯吴人饥。
于今十一贡,贫甚吴王时。
全吴古都会,腴田溉湖陂。
雨暘适小变,数米不足炊。
吾知事本末,本末何由知。
家户徼福利,坐输黄衣儿。
平糴连拖漕,入朶天兵頤。
囷窌不夕储,势若偷生为。
长虑且后顾,荀卿有良规。
[姑胥行]诗词问答
问:姑胥行的作者是谁?答:蔡襄
问:姑胥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蔡襄的名句有哪些?答:蔡襄
[姑胥行]参考注释
[姑胥行]无故
没有原因
无故旷课
[姑胥行]胥台
即 姑苏台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苏州府》:“ 姑苏山 ,一名 姑胥山 ,一名 姑餘山 。 姑苏臺 在其上, 闔閭 所作也。一名 胥臺 。” 清 顾炎武 《海上》诗之二:“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 胥臺 。”参见“ 姑苏臺 ”。
[姑胥行]后王
(1).继承前辈王位的君主。《书·召诰》:“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 孔颖达 疏:“谓继世之君及其时之人,皆服行其君之命。” 唐 韩愈 《鳄鱼文》:“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 江 汉 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 楚 越 。”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王之子孙大宗继为王者,谓之后王。”
(2).泛指继前朝而起的国家元首。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后王视生民之版,与九州地域广轮之数,而衰赋税,大臧则充。”
君主;天子。《书·说命中》:“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 孔颖达 疏:“后王,谓天子也。”《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皇祇发生之始,后王布和之辰。” 清 龚自珍 《农宗》:“古者未有后王君公,始有之而人不骇者何?”
[姑胥行]结心
积聚于心;存于心中。《礼记·祭义》:“结诸心,形诸色。” 孔颖达 疏:“言思念深结积於心。”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徒以其能自託於先圣之典经,结心於夫子之遗训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 伍子胥 ﹞三年自咎,不亲妻子,飢不饱食,寒不重綵,结心於 越 ,欲復其讎。”
[姑胥行]夫差
(?-前473)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即位后先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又开凿邗沟,以图北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越军乘虚攻入吴都。后来越国再次兴兵攻吴,他兵败 * ,吴亡。
[姑胥行]好战
热衷于战争
好战分子
[姑胥行]戈矛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汉 张衡 《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后汉书·孔融传》:“ 建安 元年,为 袁谭 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餘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 融 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一:“出车日轔轔,戈矛接江裔。”
(2).武士;军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三折:“喒嘱付您箇 张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统戈矛,今番不是强夸口。”
(3).战争;冲突。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 班超 定远侯 。”《 * 词话》第一回:“雨意云情不遂谋,心中谁信起戈矛。” 清 孙枝蔚 《讥老翁》诗:“岂无贫亲戚,视之若赘瘤。还闻骨肉间,往往生戈矛。”
[姑胥行]吴人
见“ 吴儿 ”。
[姑胥行]于今
(1) 至今
车站一别,于今十年
(2) 如今;到现在
[姑胥行]十一
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新中国成立于一九四九年的这一天
[姑胥行]吴王
(1).指 春秋 吴国 之主。亦特指 吴王 夫差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吴王 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国语·吴语》:“ 吴王 夫差 起师伐 越 。”《韩非子·喻老》:“ 句践 入宦於 吴 ,身执干戈,为 吴王 洗马。” 唐 李白 《乌栖曲》诗:“ 姑苏臺 上乌栖时, 吴王 宫里醉 西施 。”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 苏州 灵巖山 ,为 吴王 旧宫。”
(2). 明太祖 朱元璋 初期建立政权时的称号。《明史·太祖纪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 李善长 等率羣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 吴王 位。”
(3). 元 末起义军首领 张士诚 ,据有 吴中 ,号 吴王 。《明史·太祖纪一》:“是月, 张士诚 自称 吴王 。”
(4). 清 乾隆 间 苗 民起义军领袖 吴八月 的称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而 吴八月 据 平陇 ,遂称 吴王 。”
[姑胥行]古都
古时的都城
古都新貌
[姑胥行]腴田
肥沃的田地。《新唐书·长孙顺德传》:“前刺史 张长贵 、 赵士达 占部中腴田数十顷,夺之以给贫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生﹞时年三十六,腴田连阡,夏屋渠渠矣。”
[姑胥行]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姑胥行]知事
(1) 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
(2) 通晓事理;懂事
[姑胥行]本末
(1) 树木的根和梢,比喻事物的根源和结局,原委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礼记·大学》
(2) 主次,先后
[姑胥行]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姑胥行]家户
(1).每家每户,家家户户。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暴兵百万,动数十年,天下有生离之哀,家户怀怨旷之叹。”
(2).家族,部族。《宋书·氐胡传》:“十一月, 茂蔓 闻 定 败,将家户及 兴国 东征,欲移居 上邽 。”
[姑胥行]福利
(1) 生活上的利益,特指照顾职工生活利益
福利设施
(2) 一个人的健康、幸福或幸运的状况
完全忽视了工人的福利
[姑胥行]黄衣
(1).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参见“ 黄冠 ”。《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 向 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唐 韩愈 《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説,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初, 太宗 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宋史·太祖纪一》:“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 太祖 身。”参见“ 黄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咸通 中降圣之辰,二教论议,而黄衣屡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后辈新入内道场,有能折衝浮图者,许以自荐。”《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注:“此所谓制举也。时詔应天下诸色人中,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詔。”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 中宗 时,黄衣乃二千员,外置千员。”
(3).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食经》‘作麦酱法’:小麦一石,渍一宿,炊。卧之,令生黄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黄蒸》﹝集解﹞引 苏恭 曰:“黄蒸,磨小麦粉拌水和成饼,麻叶裹,待上黄衣,取晒。”
[姑胥行]天兵
(1) 神话中指天神的兵。比喻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军队
(2) 指帝王的军队
[姑胥行]囷窌
谷仓与地窖。泛指粮仓。《周礼·考工记·匠人》:“囷窌仓城,逆墙六分。” 贾公彦 疏:“地上为之方曰仓,圜曰囷;穿地曰窌。”《荀子·荣辱》:“餘刀布,有囷窌。” 杨倞 注:“囷,廩也。圜曰囷,方曰廩。窌,窖也。地藏曰窌。”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五》:“县之仓廩,皆其囷窌。”
[姑胥行]不夕
谓暮不见君。指无急要事。《左传·成公十二年》:“百官承事,朝而不夕。” 杜预 注:“不夕,言无事。” 孔颖达 疏:“旦见君谓之朝,莫见君谓之夕……人息事少,故百官承奉职事,皆朝朝而莫不夕。不夕,言无事也。”
[姑胥行]偷生
苟且求活
存者且偷生。——唐· 杜甫《石壕吏》
[姑胥行]长虑
从长远考虑。《管子·大匡》:“智者究理而长虑,身得免焉。” 宋 岳飞 《谢讲和赦表》:“图暂安而解倒垂,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
[姑胥行]后顾
(1) 回头向后顾盼
后顾之忧
(2) 回顾
前瞻与后顾都是必要的
[姑胥行]荀卿
即 荀况 。 战国 赵 人,世称 荀卿 。 汉 时谓之 孙卿 。曾在 齐 ,游学 稷下 ,三为祭酒。去 齐 至 楚 , 春申君 任以 兰陵 令。晚年专事著述,终老 兰陵 。学宗儒术而言性恶,谓须恃礼义以矫其枉,乃得从善。 战国 末著名政治家 韩非 、 李斯 ,曾师事其门。经学辞赋,对后世殊多影响。今传《荀子》十二卷三十二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荀卿 , 赵 人,年五十始来游学於 齐 …… 齐襄王 时而 荀卿 最为老师。” 司马贞 索隐:“名 况 ,卿者,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也。仕 齐 为祭酒,仕 楚 为 兰陵 令。后亦谓之 孙卿 者,避 宣帝 讳也。”
[姑胥行]良规
(1).有益的规谏。《三国志·魏志·王朗传》:“朕继嗣未立,以为君忧,钦纳至言,思闻良规。”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庸夫好悦耳之华誉,而恶利行之良规。” 唐 韩愈 《病鸱》诗:“勿讳泥坑辱,泥坑是良规。”
(2).好的规范、准则。《再生缘》第二十回:“愿君王,礼贤下士守良规。” 郑观应 《盛世危言·农功》:“尤其妙者,农部有专官,农功有专学……何国有良规,则互相仿效,必底於成而后已。”
宋代,蔡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