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三首·其三】作者:王立道 朝代:明代
[游仙三首·其三]游仙三首·其三原文
何年海上客,移住缑山岑。
未辨云霞色,先闻鸾凤音。
山神供石髓,童子问琴心。
一谒紫皇去,仙踪不可寻。
[游仙三首·其三]诗词问答
问:游仙三首·其三的作者是谁?答:王立道
问:游仙三首·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游仙三首·其三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立道
[游仙三首·其三]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游仙三首·其三]参考注释
[游仙三首·其三]海上
(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游仙三首·其三]移住
迁居。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三:“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 南山 边。”
[游仙三首·其三]山岑
山峰。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涇 渭 扬浊清。”《晋书·束晳传》:“谓山岑之林为芳,谷底之莽为臭。”
[游仙三首·其三]云霞
彩云和彩霞
云霞明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游仙三首·其三]凤音
比喻美妙的音乐。多指笙箫等细乐。 南朝 梁 江淹 《灯赋》:“命綵女兮,饵丹砂而学凤音。”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映景星於初月,聆凤音於将晓。” 北齐 刘昼 《新论·崇学》:“ 崑 竹未断,则凤音不彰。”参见“ 凤吹 ”。
[游仙三首·其三]山神
主管某山的神灵。《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夷》:“是时郡尉府舍皆有雕饰,画山神海灵奇禽异兽,以眩燿之,夷人益畏惮焉。” 宋 苏轼 《峻灵王庙碑》:“而伪 汉 之世,封山神为 镇海广德王 。”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十六章:“这个山洞,岛上没有几个人晓得,就是山神也不易找到。”
[游仙三首·其三]石髓
即石钟乳。古人用于服食。也可入药。《晋书·嵇康传》:“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 烈 尝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与 康 ,皆凝而为石。”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 清 魏源 《黄山》诗之四:“老松生空山,一物无可恃。得天惟云液,得地惟石髓。”参见“ 石鐘乳 ”。
[游仙三首·其三]童子
(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彼童子之师。——唐· 韩愈《师说》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3) 童生,明清科举,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游仙三首·其三]紫皇
道教传说中最高的神仙。《太平御览》卷六五九引《秘要经》:“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 太皇 、 紫皇 、 玉皇 。” 唐 李白 《飞龙引》之二:“载玉女,过 紫皇 , 紫皇 乃赐白兔所擣之药方。”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四》:“ 紫皇 一夕下纶旨,细祓丹铅勘文字。”
[游仙三首·其三]仙踪
(1).仙人的踪迹。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名山不远,访仙踨烟霞宿缘。” 清 胡会恩 《珠江杂咏》诗:“ 穗石 仙踪古, 花田 粉泽妍。”
(2).古人比升迁入朝为登仙,因借称 * 赴京者的行踪。 唐 刘禹锡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诗:“雷雨江山起卧龙, 武陵 樵客躡仙踪。十年 楚 水枫林下,今夜初闻 长乐 鐘。”
[游仙三首·其三]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明代,游仙,王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