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狝诗】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代
[秋狝诗]秋狝诗原文
豳龠迎寒至,商飚应节流。
戎容修大狝,杀气顺行秋。
多稼登方茂,三农隙始休。
饮归军实献,誓众黻为裘。
索享仪非蜡,围田礼异搜。
国威思远播,神武畅皇猷。
[秋狝诗]诗词问答
问:秋狝诗的作者是谁?答:欧阳修
问:秋狝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欧阳修的名句有哪些?答:欧阳修
[秋狝诗]参考注释
[秋狝诗]迎寒
(1).谓迎接寒气初来。《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若夫秋风一至,白露团团;明月生波,萤火迎寒。”
(2).指逢寒。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把似遇节迎寒,您子母每穿。”
[秋狝诗]应节
(1).应合节拍。《列子·汤问》:“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又指虾蟆及诸行虫燕雀之属,使舞,应节如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2).适应节令。《后汉书·郎顗传》:“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靁应节,不则发动於冬,当震反潜。” 三国 魏 曹丕 《让禅令》:“风雨应节,禎祥触类而见。”
[秋狝诗]杀气
(1) 凶恶吓人的气势
杀气腾腾
(2) 发泄气愤;出气
你有委屈就说出来,不该拿别人杀气
(3) 阴气;寒气
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史记·匈奴列传》
(4) 战场上杀伐之气,借指战事
杀气腾空
[秋狝诗]顺行
沿太阳视运行方向运动
[秋狝诗]三农
(1).古谓居住在平地、山区、水泽三类地区的农民。后泛称农民。《周礼·天官·大宰》:“一曰三农,生九穀。”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三农,平地、山、泽也。”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宥死降五刑,己责宽三农。” 清 侯方域 《代三省督府张公祈雨文》:“兹土而五月不雨,三农之失其业者,号呼之声日彻於耳,某心窃忧焉。”
(2).指春、夏、秋三个农时。 汉 张衡 《东京赋》:“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北史·薛辩传》:“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
[秋狝诗]军实
(1) 军队中的器械和粮食
堕军实而长寇仇。——《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指战争中所俘获的东西
[秋狝诗]誓众
誓师,告戒众人。《孔丛子·儒服》:“君亲素服誓众于太庙:某人不道,侵犯大国,二三子尚皆用心比力。”《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乃申法誓众,禁剽夺,远近咸附。” 郭希仁 《从戎纪略》:“ 翔初 回营誓众,即与 刘伯明 由大街整队直趋军装局,作救应。”
[秋狝诗]为裘
见“ 为裘为箕 ”。
[秋狝诗]享仪
亦作“ 亨仪 ”。祭祀的仪式。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陈师锡 家享仪,谓冬至前一日为‘冬住’,与岁除夜为对,盖 闽 音也。” 明 高启 《夜宿·太庙斋宫》诗:“太常斋禁密,列祖亨仪崇。”
[秋狝诗]围田
(1).在洼地筑堤挡水护田。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围田,筑土作围以绕田也。盖 江 淮 之间,地多藪泽,或濒水不时渰没,妨于耕种。其有力之家,度视地形,筑土作隄,环而不断,内容顷亩千百,皆为稼地。”
(2).指挡水围堤内的田地。 章炳麟 《定版籍》:“余尝闻 苏州 围田( 吴 越 沃野,多称‘圩田’,本由围田,音误作‘圩’;围田多雍遏沼泽为之,今则遍以称水田)皆在世族,大者连阡陌。”
(3).围占江湖淤滩为田。因与水争地,壅塞水道,常造成水害。《文献通考·田赋六》:“﹝ 淳熙 ﹞三年,监察御史 傅淇 奏:近臣僚奏陈围田湮塞水道之害,陛下復令监司守臣禁止围裹。此乃拔本塞源之要术,然豪右之家未有无所凭依而肆意筑围者。”
[秋狝诗]礼异
特殊礼遇。 唐 杜甫 《八哀诗·赠汝阳郡王琎》:“出入独非时,礼异见羣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宠礼》:“ 顺宗 深加礼异。”
[秋狝诗]国威
国家的名望声威。也指军力而言
大振国威
[秋狝诗]思远
谓追思先人。《汉书·礼乐志》:“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 晋 郭璞 《登百尺楼赋》:“情眇然以思远,悵自失而潜愠。”
[秋狝诗]神武
神明而威武
将军乃神武雄才
[秋狝诗]皇猷
帝王的谋略或教化。 南朝 梁 沉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铭》:“帝图必举,皇猷谐焕。”《北史·牛弘传》:“今皇猷遐阐,化覃海外。” 唐 岑参 《送颜平原》诗:“吾兄镇 河朔 ,拜命宣皇猷。”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孙准奏》:“只为奸邪元老,济恶羣雄,浊乱皇猷。”《清史稿·礼志一》:“ 太祖 肇兴帝业, 太宗 继述皇猷,功德并隆,咸宜崇祀。”
宋代,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