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作者:牛焘 朝代:清代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原文
同气操戈向帝闉,独惭大义灭宗亲。
当时百口援谁托,处仲何心杀伯仁。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诗词问答
问:《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的作者是谁?答:牛焘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牛焘的名句有哪些?答:牛焘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参考注释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同气
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此指同胞兄弟
宽其同气之罪。——唐· 李朝威《柳毅传》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操戈
(1).执戈。拿起武器。《列子·周穆王》:“操戈逐儒生。” 唐 符载 《愁赋》:“ 伏波 据鞍而骨惊, 定远 操戈而涕激。” 明 张居正 《乞恩守制疏》:“皇上如不以臣为不肖,外则操戈执鋭,宣力於疆埸,内则荷橐持筹,预议於帷幄。”
(2).引申为交战。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上引 清 徐兰 《赤陵姐琵琶歌》:“间起侵陵缘互市,终修和好悔操戈。”
(3).喻相互攻击。 明 尹耕 《秋兴》诗:“推轂丈人空肉食,操戈遗孽尚萧墙。”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左氏》后出,博士嚣然, 向 歆 以父子相难, 何 郑 则弟子操戈,门户逈分,渺难合併。” 高燮 《索黄滨虹治印先寄以诗》:“乃以空论相操戈,儒林道学遂分科。”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帝闉
京都的城门。亦泛指京城。 宋 苏轼 《用前韵再和孙志举》:“洒扫古 玉局 ,香火通帝闉。” 王闿运 《上征赋》:“诵《鱼藻》于在 镐 ,乃肃容于帝闉。”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大义
(1) 代表正义的道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深明大义
(2) 夫妇之义,谓婚姻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文章、论著或理论的精要之处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宗亲
同宗的亲属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百口
(1).全家;近亲一族。《列子·说符》:“人有滨 河 而居者,习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后汉书·赵岐传》:“闔门百口,埶能相济。”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或劝 椿 ( 杨椿 )出亡, 椿 曰:‘吾内外百口,何所逃匿!正当坐待天命耳。’” 清 沉受宏 《赠吴事衍》诗:“百口长悲殉乱离,一身何幸还乡里。”
(2).一百人。《北史·杨素传》:“ 仁寿 初,代 高熲 为尚书左僕射,赐良马十匹,牝马二百匹,奴婢百口。”
(3).满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邑令拘邻保,血肤取实,究无端绪,惟媒媪述相謔之词,以此疑 朱 。捕至,百口不承。”
(4).众多的嘴。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结果是办事的人成为众矢之的,谣言和谗谤,百口也分不清。”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伯仁
晋 周顗 的字。 元帝 时为仆射,与 王导 交情很深。 永昌 元年, 导 堂兄 江州 刺史 王敦 起兵反, 导 赴阙待罪。 顗 在 元帝 前为 导 辩护,帝纳其言而 导 不知。及 敦 入朝,问 导 如何处置 顗 , 导 不答, 敦 遂杀 顗 。后 导 知 顗 曾救己,不禁痛哭流涕说:“吾虽不杀 伯仁 , 伯仁 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见《晋书·周顗传》。后因以“伯仁”代称亡友。 续范亭 《吊老友杜仲虙忧国自沉》诗:“ 伯仁 非我杀,我竟死 伯仁 。” 柳亚子 《摸鱼儿·自题<秣陵悲秋图>为亡友张秋石女士作》词:“捫心问,慟哭 新亭 时候。 伯仁 怜我轻负。”
清代,牛焘,王茂宏导,读王谢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