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咏严君平】作者:吴筠 朝代:唐代
[高士咏严君平]高士咏严君平原文
汉皇举遗逸,多士咸已宁。
至德不可拔,严君独湛冥。
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
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
[高士咏严君平]诗词问答
问:高士咏严君平的作者是谁?答:吴筠
问:高士咏严君平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吴筠的名句有哪些?答:吴筠
全唐诗:卷853-53
[高士咏严君平]参考注释
[高士咏严君平]汉皇
(1). 汉 朝皇帝。《晋书·皇甫谧传》:“ 医和 显术於 秦 晋 , 仓公 发祕於 汉 皇。”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周穆 八荒意, 汉 皇万乘尊。”
(2).借指 唐 朝皇帝。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汉 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高士咏严君平]遗逸
亦作“ 遗佚 ”。亦作“ 遗軼 ”。1.遗漏;遗弃而不用。《孟子·公孙丑上》:“进不隐贤,必其以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列子·黄帝》:“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夫科举本以取天下英才,格律其大约也,或者捨彼取此,使士有遗逸之嗟。”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况今名俊尽鶱腾,遗佚奇才只一箇。”
(2).遗失;散失。《北齐书·卢文伟传》:“﹝ 卢询祖 ﹞有文集十卷,皆致遗逸。” 宋 苏辙 《上皇帝书》:“苟诚以为有遗才焉,则今所谓遗逸之书,有以收之矣。” 宋 苏辙 《进御集表》:“臣顷被圣旨编次遗文,始於禁中,次及三省密院,下至文武诸臣之家,凡尺牘寸纸,无所遗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汉遗文》:“世以 柳子 编 西汉 文章,只据《文选》,固多遗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宗室诗人》:“晚年独居一室,人迹罕至,诗篇不復检閲,故多遗佚。”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牛宏 以典籍遗逸,表请开献书之路。”
(3).指散失之物。多指遗文散籍;遗事逸闻。《汉书·艺文志》:“ 武帝 时,军政 杨僕 捃摭遗逸,纪奏兵録,犹未能备。” 晋 干宝 《<搜神记>序》:“虽考先志於载籍,收遗逸於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覩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詔畀千金访遗逸,遗文逸字往往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若父祖捐馆日,子孙幼弱,及一旦编摹,岂免小有疏略,当随拾遗佚而为别集可也。” 元 孛术 鲁翀 《大都路总都管姚公神道碑》:“公扬歷四十餘年,功名事业,磊磥赫奕。侃访辑遗軼,既久始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至如《路史》,第博采前人遗逸,务得其説,以傅三妃之名,其是非悉不暇记矣。” 清 龚自珍 《城南席上谣》:“一客谈遗佚,目挟十钱入西市,五钱麦糊五钱纸,年年冬望 日本 使。”
(4).犹隐居。《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岁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存赐鰥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所在。” 唐 柳宗元 《贺赦表》:“废金宝之贡,有以彰俭德;搜遗逸之士,有以表至公。” 清 黄宗羲 《陈伯美先生七十寿序》:“盖 明 初之有求於遗逸者,议论之公;而今之不敢信草野者,闻见之陋也。”
(5).隐士;遗才。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诗:“见説公卿访遗逸,逢迎亦是戴乌纱。”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市骏骨而捐金,招来遗軼;闻鷄鸣而起舞,寤寐功名。”《明史·麻僖传》:“四十年疏陈纳諫諍、举枚卜、补大僚、登遗佚、速考选数事,不报。” 明 贝琼 《送王克让员外赴陕西》诗:“应念东南有遗佚,采芝深谷尚盘桓。”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 圣祖仁皇帝 ,一开博学鸿词科,再设 明 史馆,搜罗遗佚,徵辟入都,位之以一清秩一空名,而天下帖帖然、戢戢然矣。” 吴晗 《社会贤达考》:“隐了几年,跟了几年,名气有了,盛朝圣世是应该徵举遗逸的,于是得了‘社会贤达’之名而驰马奔命,赶进京师‘初入朝堂’了。”
(6).指前一朝代留下来的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退谷论经学》:“ 明 初,人犹多经学,皆 元 时遗逸。”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顺 康 之世,故老遗逸,越在草莽,承东林气节之盛,为经济有用之学。” 梁启超 《论私德》二:“ 顺 康 间,首开博学鸿词,以挚遗逸。”
[高士咏严君平]多士
古指众多的贤士。也指百官。《书·多方》:“猷告尔有方多士,暨 殷 多士。”《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 文王 以寧。”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多士成大业,羣贤济弘绩。”《北齐书·慕容绍宗传》:“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当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羣英。”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诗:“广厦千万间,多士宅尔宅。”
[高士咏严君平]至德
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史记·商君列传》:“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荀君 清识难尚, 钟君 至德可师。”
[高士咏严君平]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高士咏严君平]严君
(1).父母之称。《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后汉书·张湛传》:“矜严好礼,动止有则,居处幽室,必自修整,虽遇妻子,若严君焉。”
(2).指父亲。 晋 潘尼 《乘舆箴》:“国事明王,家奉严君。” 宋 梅尧臣 《任廷平归京》诗序:“君之严君以太子少保致仕西都。”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严君怒犹未息,兄宜仍往 扬州 。”参阅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严君三称》。
(3). 秦 樗里子 受封于 严 ,因号 严君 。参阅《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高士咏严君平]湛冥
深沉玄默。《汉书·王吉贡禹等传序》:“ 蜀 严 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 随 和 何以加诸?”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 蜀郡 严君平 湛深玄默无欲也。’” 唐 吴均 《高士咏·严君平》:“至德不可拔, 严君 独湛冥, 师古 曰:‘湛读曰沉。’”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甚至名伎高僧,顽仙艷鬼,託寄深远,属引湛冥。”
[高士咏严君平]卜筮
(1).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易·繫辞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礼记·曲礼上》:“龟为卜,筴为筮。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古者卜筮,先布六虚之位,然后揲蓍而置六爻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又假扶乩、卜筮诸异术,京师士大夫多崇信之。”亦作“ 卜簭 ”。《周礼·春官·占人》:“凡卜簭,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 郑玄 注:“簭,音筮。”
(2).推测,估计。 汉 王充 《论衡·齐世》:“使上世下世,民人无有异,则百岁之间,足以卜筮。”
(3).以占卦为业的人。《后汉书·彭宠传》:“其( 彭宠 )妻数恶梦,又多见恠变,卜筮及望气者皆言兵当从中起。”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杂引图讖,断简残篇,仅仅见於道家者流,非祝史之辞,即卜筮之繇,荒诞不经。”
[高士咏严君平]流俗
(1) 世俗,一般的风俗习惯
文史星历近乎仆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诋尽流俗
(2) 也指一般的风俗习惯。另指世俗之人
[高士咏严君平]指归
主旨;意向。《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与 权 谈説諫喻,未尝切愕,微见风彩,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捨而及他。” 宋 王禹偁 《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备尝探讨,粗见指归。”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皇朝制作,稍以己意列其指归,析类分门,总为一集。”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
[高士咏严君平]玄经
(1).指 汉 扬雄 的《太玄》。《后汉书·张衡传》:“ 衡 善机巧,尤致思於天文、阴阳、歷筭。常耽好《玄经》。” 宋 辛弃疾 《感皇恩》词:“ 子云 何在,应有《玄经》遗草。” 明 高启 《读史·扬雄》诗:“如何晚把《玄经》笔,却为新都著《剧秦》。”参见“ 玄书 ”。
(2).指《老子》。《南史·隐逸传下·庾承先》:“玄经释典,靡不该悉;九流《七略》,咸所精练。”参见“ 玄书 ”。
[高士咏严君平]闭关
(1) 封闭关口,比喻不与外界交往
闭关锁国
(2) 佛教中指僧人独居,一个人专心修炼佛法,与外界隔绝,满一定期限后再外出
[高士咏严君平]元象
即玄象。天上的星象。 唐 吴筠 《高士咏·严君平》:“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术解》:“﹝ 薛颐 ﹞上表请为道士, 太宗 为置 紫府观 ,观中置一清臺,以考元象。” 清 蒋士铨 《临川梦·续梦》:“ 咸池 犯孛,上干元象。”
[高士咏严君平]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高士咏严君平]紫庭
(1).帝王宫庭。《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生长边远,希涉紫庭,怖慴失守,言不尽心。”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之二:“以兰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内充紫庭。” 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 德宗 立仗御紫庭,黈纊不塞为尔听。”《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今陛下已御正殿,臣谓何惜紫庭数步之地,使之稽首拜伏,瞻仰清光。”
(2).神仙所住宫阙。 三国 魏 嵇康 《代秋胡歌诗》:“受道 王母 ,遂升紫庭。” 唐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溶溶紫庭步,渺渺 瀛臺 路。”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仙之来兮 峨眉 扃,曳素衣兮游紫庭。”
吴筠,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