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直]直原文
月之廿一及廿二,屡见春阴复屡霁。
北望云容更较重,意殷泽霈望雨地。
此间雨弗雨皆可,齐豫京畿所希冀。
今朝乃接刘峨奏,即廿一二雨雪霈。
虽未深透润三寸,自于春耕资益利。
齐豫二省却未奏,为之颙颙切廑意。
四海一家万民子,何处弗愿绥丰暨。
愿多因之愁亦多,寻思故应愁岂避。
[直]诗词问答
问:直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直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直]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
2. 廿五日于崇家湾行营接据刘峨奏报保定省城于廿一二日雨雪兼施入土三寸得此润泽地气上升麦苗大有禆益等语
[直]参考注释
[直]春阴
(1).春季天阴时空中的阴气。 南朝 梁简文帝 《侍游新亭应令诗》:“沙文浪中积,春阴江上来。” 宋 陈与义 《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诗:“世事纷纷人易老,春阴漠漠絮飞迟。”
(2).指春季阴天。 鲁迅 《彷徨·长明灯》:“春阴的下午, 吉光屯 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
(3).春日的时光。 唐 郑谷 《水轩》诗:“杨花满牀席,搔首度春阴。”
(4).春日花木的荫翳。 唐 杜甫 《假山》诗:“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 元 虞集 《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诗:“宫树春阴合,霓旌拂曙来。”
[直]望云
(1).犹望气。《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及望云省气,推处祥妖,时亦有以效於事也。”
(2).仰望白云。谓仰慕君王。语出《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序:“因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 宋 张方平 《乞致仕表》:“精騖紫宸,犹结望云之恋;迹还白社,终怀乐善之心。”
(3).仰望白云。谓思念家乡;思念父母。 唐 杜甫 《客堂》诗之二:“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别家长儿女,欲起惭筋力。”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孩儿久离膝下,未展趋庭。今慰望云,当图捧日。”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姬素恋切所生,恒见望云兴叹。”参见“ 望断白云 ”。
(4).谓企求自由。《文选·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望云慙高鸟,临水愧游鱼。” 李善 注:“言鱼鸟咸得其所,而己独违其性也。”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附 清 梁逢辰 和韵:“爱日且增初日学,望云兼慰看云情。”
[直]泽霈
恩惠普施。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醮词》:“泽霈幽明,事均今古。”
[直]此间
此地
此间已有传闻
[直]京畿
国都和国都周围的地方
视学京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直]希冀
希望得到
[直]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直]一二
(1) 一两个;少数
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二人立决。——清·方苞《狱中杂记》
(2) 一点点,一些
略知一二
(3) 少数;一两个
邀请一二知己
(4) 逐一
一二谈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直]深透
指程度较彻底
[直]三寸
指舌。《艺文类聚》卷十七引 晋 张韩 《不用舌论》:“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简文帝 《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故微言传乎往记,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搆衅》:“他自负半世英豪,那见得一腔奇抱。烂斑三寸人前掉,电光闪烁皆倾倒。”
[直]春耕
春季播种之前,翻松土地
春耕大忙季节
[直]资益
(1).利益。《魏书·食货志》:“ 河东郡 有盐池,旧立官司以收税利,是时罢之,而民有富强者专擅其用,贫弱者不得资益。”
(2).增益。《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復有无量主药神” 唐 澄观 疏:“主药神,表行德伏惑,资益法身,若约利他,则三业不空。”
[直]二省
指中书省、尚书省。《南齐书·明帝纪》:“东西二省犹沾微俸,辞事私庭,荣禄兼谢。”《北齐书·崔瞻传》:“ 瞻 患气,兼性迟重,虽居二省,竟不堪敷奏。”
[直]颙颙
(1).肃敬貌。《后汉书·朱儁传》:“将军君侯,既文且武,应运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顒顒。” 唐 褚亮 《享先农乐章·肃和》:“肃肃享祀,顒顒缨弁。” 五代 和凝 《宫词》之三二:“赤子顒顒瞻父母,已将仁德比乾坤。”
(2).仰慕貌。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建辟雍,立明堂,班 * ,流圣化,天下顒顒,引领而嘆,颂声洋洋满耳。”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天下之目,专专然,观陛下之动;天下之耳,顒顒然,听陛下之言。” 宋 王禹偁 《荐戚纶上翰林学士钱若水启》:“恭惟学士才与位并,道与时会,力开贤路之梗,手筑圣域之基,搢绅顒顒,有所仰赖。”
(3).凝视貌。 晋 潘岳 《上客舍议》:“使客舍洒扫,以待征旅,择家而息,岂非众庶顒顒之望。” 宋 曾巩 《归云洞》诗:“天下顒顒望霖雨,岂知云入此中来。”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因知沙漠外,頫首望顒顒。”
(4).期待盼望貌。《旧唐书·张廷珪传》:“况今陛下受命伊始,敷政惟新,卿士百僚,华夷万族,莫不清耳以听,刮目而视,延颈企踵,冀有所闻见,顒顒如也。”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肆今皇上恭俭忧勤,天开事机,抚而不发,羣贤顒顒,待用而翔。”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以当时大乱初定,天下顒顒望治,千载一时之机会。”
[直]四海一家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异乎炎 汉 之世,四海一家。 马迁 乘传,以求自古遗文;而州郡上计,皆先集太史,若斯之备也。” 宋 陆游 《感愤》诗:“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 宋 山川。”《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而今是四海一家的时候,任你 荆軻 、 聂政 ,也只好叫做乱民。”
[直]万民
众百姓,人民
外朝以询万民。——清· 刘开《问说》
[直]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直]寻思
想;思考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