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重阳有感呈诸丈】_吴芾 | 宋代

【重阳有感呈诸丈】作者:吴芾 朝代:宋代

[重阳有感呈诸丈]重阳有感呈诸丈原文

九日长年客异乡,今年又复到南昌。
眼看黄1~1菊依然好,心着青山只自伤。
已是岁华成晼晼,可堪秋色更凄凉。
诸公不用羞吹帽,且试登高共一觞。

[重阳有感呈诸丈]诗词问答

问:重阳有感呈诸丈的作者是谁?答:吴芾
问:重阳有感呈诸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芾的名句有哪些?答:吴芾

[重阳有感呈诸丈]参考注释

[重阳有感呈诸丈]九日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 * 。” 晋 傅玄 《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 丁鹤年 《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重阳有感呈诸丈]长年

(1) 〈方〉∶船的主人

(2) 船工

(3) 指老年人

[重阳有感呈诸丈]异乡

外乡,外地他乡

飘泊异乡

[重阳有感呈诸丈]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重阳有感呈诸丈]又复

又,再

又复沿河施放双响。——《广东军务记》

[重阳有感呈诸丈]眼看

(1) 马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

(2) 听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哪能眼看着他走邪道不管呢

[重阳有感呈诸丈]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重阳有感呈诸丈]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重阳有感呈诸丈]自伤

(1) 自我悲伤感怀

他因自己是个残疾人而自伤

(2) 自己伤害自己

[重阳有感呈诸丈]岁华

(1).时光,年华。 南朝 梁 沉约 《却东西门行》:“岁华委徂貌,年霜移暮髮。” 后蜀 毛熙震 《何满子》词:“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 宋 梅尧臣 《次韵任屯田感予飞内翰旧诗》:“岁华荏苒都如昨,世事升沉亦苦多。”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登赣州城内八境台》诗:“三江日夜流,八境岁华遒。”

(2).犹岁时。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 唐 白居易 《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诗:“人情依旧岁华新,今日重招往日宾。” 宋 范成大 《立秋》诗:“岁华过半休惆悵,且对西风贺立秋。”参见“ 岁时 ”。

(3).泛指草木。因其一年一枯荣,故谓。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宋 王安石 《绝句》之六:“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重阳有感呈诸丈]晼晼

日西斜;日将暮。 三国 魏明帝 《燕歌行》:“白日晼晼忽西倾,霜露惨悽涂庭阶。” 唐 李节 《赠释疏言还道林寺诗》:“ 湘水 超忽兮落日晼晼,松覆秋亭兮兰被春葩。” 宋 沉遘 《次韵和不疑借书邻几遇其寝》:“不如归吾庐,静对日晼晼。”

[重阳有感呈诸丈]可堪

用于问句句首,等于说[那堪]、[怎堪],即[那能禁得住]、[怎能受得了]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重阳有感呈诸丈]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重阳有感呈诸丈]凄凉

(1) 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悲凉

字字凄凉

[重阳有感呈诸丈]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重阳有感呈诸丈]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重阳有感呈诸丈]吹帽

《晋书·孟嘉传》:“九月九日, 温 ( 桓温 )燕 龙山 ,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 嘉 帽堕落, 嘉 不之觉。”后以“吹帽”为重九登高雅集的典故。 唐 杜甫 《九日蓝田崔氏庄》诗:“羞将短髮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唐 韩愈 《荐士》诗:“霜风破佳菊,嘉节迫吹帽。”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阳》词:“良儔,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明 何景明 《九日》诗:“吹帽他时兴,登臺此日情。”

[重阳有感呈诸丈]登高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

  • 【芗林雪中过峡图】_楼钥 | 宋代
  • 【芗林雪中过峡图】_楼钥 | 宋代 >> 【芗林雪中过峡图】_楼钥 | 宋代...

  • 【括满江红】_林正大 | 宋代
  • 【括满江红】_林正大 | 宋代 >> 【括满江红】_林正大 | 宋代...

  • 【秋晚杂书三十首】_方回 | 宋代
  • 【秋晚杂书三十首】_方回 | 宋代 >> 【秋晚杂书三十首】_方回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