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明公大德】作者:韩偓 朝代:唐代
[访明公大德]访明公大德原文
寸发如霜袒右肩,倚肩筇竹貌怡然。
悬灯深屋夜分坐,移榻向阳斋后眠。
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禅。
清凉药分能知味,各自胸中有醴泉。
[访明公大德]诗词问答
问:访明公大德的作者是谁?答:韩偓
问:访明公大德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访明公大德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韩偓的名句有哪些?答:韩偓
全唐诗:卷682-81
[访明公大德]参考注释
[访明公大德]袒右
(1).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代罪人受刑的标志。《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 唐 贾公彦 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刑袒右。”参见“ 袒左 ”。
(2).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时表示参加起事的标志。《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乃入市中曰:‘ 淖齿 乱 齐国 ,杀 閔王 ,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 淖齿 ,刺而杀之。”《汉书·陈胜传》:“乃诈称公子 扶苏 、 项燕 ,从民望也。袒右,称 大楚 。” 颜师古 注:“袒右者,脱右肩之衣。当时取异於凡众也。”
(3). 汉 吕后 死,太尉 周勃 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 吕氏 右袒,为 刘氏 左袒。’军皆左袒。” 周勃 遂率兵尽杀 吕 党。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后遂以“袒右”表示对旧势力的拥护。 李大钊 《新旧思潮之激战》:“若是公众袒右你们,那个能够推倒你们。”
[访明公大德]筇竹
(1).竹名。因高节实中,常用以为手杖,为杖中珍品。 晋 戴凯之 《竹谱》:“筇竹高节实中,为杖之极。《广志》云山 南广 邛都县 。”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筇竹笋长椒瘴起,荔支花发杜鹃鸣。”
(2).手杖。 宋 陆游 《出游》诗:“来往人间不计年,一枝筇竹雪垂肩。” 元 善住 《次韵山村先生》之二:“待得笙歌城郭去,苧袍竹筇自閒行。” 明 高启 《偃松行》:“ 葛陂 筇竹亦腾化,神物终去可久覊?”
[访明公大德]怡然
喜悦的;安适自在的样子
[访明公大德]夜分
夜半
[访明公大德]向阳
面对太阳;朝着太阳;比喻蒙受恩遇
[访明公大德]刮膜
(1).刷除蒙在表面的一层薄膜。 唐 皮日休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耆旧传>所未载者予次而赞之因而寄答次韵》:“日似新刮膜,天如重熨縐。”
(2).中医医术,指治疗肓膜之病。肓膜在腹脏之间,药力难及,治愈不易。 唐 韩偓 《访明公大德》诗:“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禪。” 宋 刘克庄 《村居书事》诗之四:“刮膜神方直万金,国医曾费一生心。可怜髽髻提篮者,也有盲人问点针。”
[访明公大德]三毒
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 晋 法显 《佛国记》:“我今但欲杀三毒贼。”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然烧。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三:“但能专心清浄,屏去三毒,形数虽乖,其会必同。”
[访明公大德]摄心
收敛心神。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崇真寺》:“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禪诵。” 唐 韩偓 《访明公大德》诗:“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禪。” 明 吕坤 《<呻吟语>序》:“司农大夫 刘景泽 ,摄心缮性,平生无所呻吟,予甚爱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从此摄心清静,犹不失作九十翁。”
[访明公大德]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访明公大德]各自
(1) 各人自己
他们各自的家
各自解决食宿问题
各自弃甲投戈。——《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各方中的每一方
各自多做自我批评
[访明公大德]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访明公大德]醴泉
(1) 甘甜的泉水
(2) 水,在四川省眉山县西,有二源,皆发源于蟠龙山与松江会合处,注入长江
唐代,韩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