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眼】作者:俞灏 朝代:宋代
[病眼]病眼原文
三分春色二分过,检校花程已下坡。
近日顿然行乐少,今掉分外负春多。
闲身自在宋须禄,俗客相看只是魔。
四百病中偏病眼,禁烟酒禁却如何。
[病眼]诗词问答
问:病眼的作者是谁?答:俞灏
问:病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俞灏的名句有哪些?答:俞灏
[病眼]参考注释
[病眼]三分
(1).谓一分为三。《左传·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孙华 《涿州怀古》诗:“三分 巴蜀 功成后,魂魄犹应恋故都。”
(2).指 三国 史话。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卖《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盘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话,不肯全抛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们是不肯随便放过的,况又有三分酒遮了脸。”
十份中的三份。《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七兮” 唐 孔颖达 疏:“此梅虽落,其实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病眼]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病眼]分过
分担过失、过错。《新五代史·宦者传·张承业》:“ 庄宗 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巵谢 承业 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王卫尉》:“ 卫尉 曰:‘ 秦 以不闻其过亡天下, 李斯 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清 卢文弨 《<履斋示儿编>跋》:“若更以我所校益之,惧将为之分过。”
[病眼]检校
审查核对;核实
[病眼]下坡
山坡的下面
[病眼]近日
近来;刚过去的数日内
近日士大夫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病眼]顿然
忽然;突然
顿然雨住天睛
[病眼]行乐
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把[行乐]讲成[持乐观态度]比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世间行乐亦如此。——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病眼]分外
本分以外
我的工作不分分内和分外
[病眼]闲身
亦作“闲身”。古代指没有官职的身躯。 唐 牟融 《题道院壁》诗:“若使凡缘终可脱,也应从此度閒身。”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林乔》:“斗州无顿闲身处,时向梅花走一遭。” 明 文徵明 《除夕》诗之二:“未妨去国还飘泊,已把閒身等白云。”
[病眼]自在
(1) 自由;无拘束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唐· 李咸用《游寺》
(2) 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病眼]俗客
(1).指不高雅的客人。 唐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洞》:“洞门无锁钥,俗客不曾来。” 宋 梅尧臣 《舟中夜与家人饮》诗:“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 清 查慎行 《雨夜过徐淮江》诗之一:“五经自课佳儿读,半刺曾嫌俗客通。”
(2).指尘世间人,与神仙或出家、隐逸之人相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 靖 俗客,非乘云者,奈何能行雨?”《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孔明 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 刘皇叔 在此,立候多时。’”
[病眼]相看
亲自观看(多用于相亲)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红楼梦》
[病眼]只是
(1) 仅仅是
我来找你,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只是拉拉家常罢了
(2) 但是
他的作业全做对了,只是字写得不够端正
[病眼]百病
各种疾病。《吕氏春秋· * 》:“百病怒起,乱难时至。” 汉 枚乘 《七发》:“精神越渫,百病咸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饮食不节,以生百病。”
[病眼]病眼
(1).谓老眼昏花。 唐 白居易 《别行简》诗:“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鬢雪。”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离心不忍闻春鸟,病眼何堪送落暉。”
(2).眼睛有病;有病的眼睛。 唐 温庭筠 《雪》诗之一:“ 谢庄 今病眼,无意坐通宵。” 宋 邵雍 《代书寄长安幕张文通》诗:“枯肠忺饮酒,病眼怕看书。”
[病眼]烟酒
亦作“烟酒”。1.烟与酒。如俗语:烟酒不分家。
(2).即烟草。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吃烟事述》:“ 性德 《渌水亭杂识》云:‘今所噉烟草, 孙光宪 已言之,载於《太平广记》:有僧曰,世尊曾言,山中有草,然烟噉之,可以解倦。’初疑为 兰州 水烟,然烟本名烟酒。”
[病眼]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俞灏,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