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代
[九日]九日原文
去岁重阳瘴海滨,病拈霜蕊嗅清晨。
身闲已断思归梦,山好仍逢称意人。
卯饭露葵欣旋摘,夜窗风栗共尝新。
妙年衲子应相笑,痴钝耽源老应真。
[九日]诗词问答
问:九日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九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九日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
[九日]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九日]参考注释
[九日]去岁
去年
[九日]重阳
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旧时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现又定为老人节。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 * 《采桑子·重阳》
[九日]海滨
(1) 与海邻接的陆地
海滨疗养院
(2) 渐渐斜下的洋岸、海岸,覆盖着沙子、砾石或稍大的岩石碎片的河岸(通常原先位于水面之上,且不长草木),亦指沿岸沉积的沙子、砾石或岩片的海岸地带
[九日]霜蕊
指菊花。 宋 苏轼 《送颜复兼寄王巩》诗:“苦恨相思不相见,约我重阳嗅霜蕊。” 宋 苏轼 《九日寻臻闍黎遂泛小舟至勤师院》诗之一:“试碾露芽烹白雪,休拈霜蕊嚼黄金。”
[九日]清晨
天亮的最初时辰
[九日]归梦
归乡之梦。 南朝 齐 谢朓 《和沉右率诸君饯谢文学》:“望望 荆臺 下,归梦相思夕。” 唐 段成式 逸句:“虱暴妨归梦,虫喧彻曙更。”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八:“心神不定,归梦无聊。”
[九日]称意
合乎心意。《汉书·盖宽饶传》:“以 宽饶 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 唐 权德舆 《放歌行》:“男儿称意须及时,闭门下帷人不知。” 明 高启 《练圻老人农隐》诗:“旅游三十不称意,年登未具粥与饘。” 鲁迅 《书信集·致辛岛骁》:“此地的学校并不称意,甚感无聊。”
[九日]卯饭
早饭。 宋 王炎 《再用元韵因简县庠诸先辈》:“书生卯饭动及午,薑糝菜丝烦自煮。”
[九日]露葵
(1).莼菜。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炊彫胡之饭,烹露葵之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 世有 蔡朗 者讳 纯 ,既不涉学,遂呼蓴为露葵。” 王利器 集解:“《古文苑》载 宋玉 《讽赋》:‘烹露葵之羹。’即指水产之蓴,则 蔡朗 所呼,不无所本。”
(2).冬葵。《文选·曹植<七启>》:“芳菰精粺,霜蓄露葵。” 张铣 注:“蓄,菜名,此物与葵宜於霜露之时。”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葵》:“古人採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今人呼为滑菜……古者葵为五菜之主,今人不復食之。” 清 方文 《题宋射陵蔬枰卷》诗:“其畦歷落如楸枰,露葵霜薤长滋荣。”
(3).向日葵。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
[九日]尝新
吃新收获的农产品或其他应时鲜货
[九日]妙年
指少壮之年。《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终军 以妙年使 越 。”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眉宇有餘妍,初破瓜时正妙年。”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你乘此妙年,正该出去应举。”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人在这样情形下,既非圣贤,难免要有点牢骚,而 唐文君 虽在妙年,竟也象老婆子那样咀碎。”
[九日]衲子
僧人。 宋 黄庭坚 《送密老住五峰》诗:“水边林下逢衲子,南北东西古道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禅请》:“不去罢。我看衲子们谈经説诵的,不在话下。”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衲子请观万年缸,缸在香积厨,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内,听其满溢,年久结苔厚尺许。”
[九日]痴钝
迟钝
[九日]应真
谓方是真话。 唐 韩偓 《无题》诗之二:“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
佛教语。罗汉的意译。意谓得真道的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躡虚。” 李善 注:“应真,谓罗汉也。” 李周翰 注:“应真,得真道之人。” 唐 王昌龄 《诸官游招隐寺》诗:“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罗汉第五尊失队》:“予往 临川 景德寺 ,与 谢无逸 辈升阁,得 禪月 所画十八应真像,甚奇,而失第五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记观宋子昭画》:“丙辰二月二十一日,过 商丘 宋子昭 户部观画, 李伯时 白描十八应真,最为奇妙。”
宋代,释德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