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作者:沈辽 朝代:宋代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原文
仲子绝不出,留侯数相顾。
二客虽不同,所知均一趣。
仲子屏世故,翛然掩蓬户。
留侯喜奕棋,清欢寄玄悟。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诗词问答
问:《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的作者是谁?答:沈辽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沈辽的名句有哪些?答:沈辽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2. 莘叟姓陈,明之姓张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参考注释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仲子
(1).对兄弟中排行为第二者的尊称。《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 高亨 注:“仲,兄弟行列在第二的称仲。”
(2).犹次子。 宋 王安石 《示平甫弟》诗:“万檣如山屹不动,嗟我仲子行亦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年伯》:“ 嘉靖 辛丑榜 王 大司马 思质 ,督 蓟 辽 …… 后王 仲子 麟洲 ,分藩 江 右 ,与 鄢 絶不往还。”《明史·刘铉传》:“﹝ 鉉 ﹞仲子 瀚 以进士使南方。”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留侯
秦 末, 张良 运筹帷幄,佐 刘邦 平定天下,以功封 留侯 。诗文中常用为称颂功臣之典。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 白帝 幸 曲逆 , 鸿门 赖 留侯 。” 唐 张九龄 《送张说》诗:“ 山甫 归应疾, 留侯 功復成。”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筌 註《黄帝阴符经》,推演幽奥,僉谓 鬼谷 留侯 復生。”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相顾
(1).相视;互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乃称 史迁 著书,諮 东方朔 ,於是 桓谭 之徒,相顾嗤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而相顾不发,中外失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嗣闻为余,皆相顾欷歔曰:‘此老尚无恙耶!此吾儕命蹇故也。’”
(2).互相照顾;互相照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平时酒杯往来,如兄若弟;一遇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关,便尔我不相顾了。”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二僕携书随行缓,相隔一里不相顾。”《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流贼横行久,獷而众,不可轻敌。吾观其阵大,首尾不相顾。”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所知
(1) 已掌握的知识
所知不多
(2) 指相识的人
他所知的只是有限的几个人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均一
均匀一致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世故
(1) 通达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处世经验
老于世故
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琐忆》
(2) 应酬;敷衍
他也世故了几句
(3) 生计
不治世故
(4) 世事变故
世故尚未夷
(5) 世交
世故相逢各未闲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翛然
无拘无束貌;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成玄英 疏:“翛然,无係貌也。” 前蜀 韦庄 《赠峨嵋李处士》诗:“如今世乱独翛然,天外鸿飞招不得。” 明 归有光 《南云翁生圹志》:“翁为人有风致,可谓翛然于生死之际,则予之所谓命者,又不足为翁道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绝,皓月中天,翛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
迅疾貌。 宋 司马光 《馆宿遇雨怀诸同舍》诗:“佳雨濯烦暑,翛然生晓凉。”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蓬户
用蓬草编成的门户。形容穷苦人家的简陋房屋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奕棋
亦作“ 奕碁 ”。下棋。古代多指下围棋。《梁书·柳恽传》:“ 惲 善奕棊,帝每敕侍坐,仍令定棊谱,第其优劣。”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问道 长安 似奕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 巫峡 半云雨,清簟疎帘看奕碁。”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清欢
清雅恬适之乐。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少延清欢》:“ 陶渊明 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延清欢数日。’” 宋 邵雍 《名利吟》:“稍近美誉无多取,纔近清欢与賸求。美誉既多须有患,清欢虽賸且无忧。”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诗之一:“今夕亦何幸,重復接清欢。”
[戏赠莘叟明之(莘叟姓陈,明之姓张)]玄悟
深悟,妙悟。 晋 孙绰 《丞相王导碑》:“公见机而作,超然玄悟。”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横琴乃玄悟,岂必弄鸣丝。” 清 周亮工 《南昌先生四部稿序》:“彼拘墟之见,騖致远者鄙证道为迂,取玄悟者以名物为滞。”
宋代,沈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