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悦心殿】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夏日悦心殿]夏日悦心殿原文
绿树重阴晓露浓,崇基朵殿暑安容。
视朝每廑敕几要,驻辇偏怀修已恭。
琼岛罨图峰崒嵂,金鳌夹镜水沄溶。
适来策骑城西路,聊合于斯悦为农。
[夏日悦心殿]诗词问答
问:夏日悦心殿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夏日悦心殿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夏日悦心殿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夏日悦心殿]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三
2. 因视朝预日进宫
[夏日悦心殿]参考注释
[夏日悦心殿]重阴
亦作“ 重隂 ”。1.指云层密布的阴天。 汉 张衡 《南都赋》:“玄云合而重隂,谷风起而增哀。” 南朝 宋 谢惠连 《咏冬》:“繁云起重阴,迴飈流轻雪。”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连日重阴,人谓必雨。”
(2).指阴雨。 三国 魏 曹植 《赠王粲》诗:“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文选·成公绥<啸赋>》:“济洪灾於炎旱,反亢阳於重隂。” 李周翰 注:“云雨谓之重隂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亢阳则出谷颺尘,重阴则滔天凌丘。”
(3).指地下。
(4).犹浓阴。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二:“山冈有餘暎,巖阿增重阴。” 唐 王维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緑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5).双重庇荫。 晋 潘岳 《杨荆州诔》:“余以顽蔽,覆露重隂。仰追先考,执友之心。”
[夏日悦心殿]崇基
(1).高坛。《文选·潘岳<藉田赋>》:“结崇基之灵趾兮,启四涂之广阼。” 李善 注:“崇基,谓坛也。”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 济阳 蔡使君 讳 兴宗 ,復为崇基表刹,立禪诵之堂焉。”
(2).指建筑物的高大基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东北逕 鲁班门 西,双闕昂藏,石壁霞举,左右结石修防,崇基仍存。”
(3).指山。《文选·沉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李善 注:“崇基,山也。”
[夏日悦心殿]朵殿
大殿的东西侧堂。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 仁宗 ﹞冬不御炉。每御殿,则於朵殿设炉以御寒气。”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米 ( 米元章 )乃顾朵殿云:‘皇帝叫内侍要唾盂。’” 清 冯桂芬 《五十初度自题小影》诗:“朵殿臚名叨上第,绣衣持节歷南天。”
[夏日悦心殿]视朝
谓临朝听政。《礼记·曾子问》:“诸侯适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禰,冕而出视朝。”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上闻讣,震悼,为輟视朝。”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五:“建元以后,益勤劳国政,靡閒昼夜,每五日一视朝。”
[夏日悦心殿]驻辇
谓帝王出行,途中停车。《新唐书·柳公权传》:“ 公权 从幸 未央宫 ,帝驻輦曰:‘朕有一喜。’”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裕陵 幸尚书省,驻輦环视久之。”亦指帝王出巡,停留某地。《天雨花》第十五回:“皇长子驻輦 山东 。”
[夏日悦心殿]偏怀
狭窄的胸怀。《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周瑜 小子,偏怀浅戇,自负其能。”
[夏日悦心殿]琼岛
海南岛
[夏日悦心殿]崒嵂
(1).高峻貌。 宋 陆游 《大寒》诗:“为山儻勿休,会见高崒嵂。” 清 李瀅 《望罗浮歌》:“石楼玲瓏 员嶠 见,铁桥崒嵂青冥悬。”
(2).指高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七家岭》:“相将躋崒嵂,忽漫渡潺湲。”
[夏日悦心殿]金鳌
亦作“ 金鰲 ”。 1.神话中海中金色巨龟。 唐 王建 《宫词》之一:“ 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几回山脚弄云涛,彷彿见金鼇。”一说,巨鳖。见《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汉 王逸 注。
(2).比喻地位高贵者。 明 方孔炤 《苍天》诗:“ 万岁山 折苍天崩,金鰲社鼠同一坑。”
(3).比喻临水山丘。 宋 陆游 《平云亭》诗:“满榼芳醪何处倾?金鼇背上得同行。” 元 张可久 《湘妃怨·德清观梅》曲:“一去 孤山 路,重来 何水曹 ,醉上金鼇。”《花月痕》第七回:“背踏金鰲,忆南都之石黛。”
(4).山名。在 浙江省 临海市 东南一百二十里海中。 宋 建炎 四年 金 兵至, 高宗 泛海泊此。后 文天祥 随少主航海,亦驻泊于此。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先生墓志铭》:“粤稽 建炎 ,狩于 金鰲 。”
[夏日悦心殿]夹镜
形容双目明亮如镜。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双瞳夹镜,两权协月。” 唐 杜甫 《骢马行》:“隅目青荧夹镜悬,肉騣碨礧连钱动。” 宋 王安石 《虎图》诗:“壮哉非羆亦非貙,目光夹镜当坐隅。”
[夏日悦心殿]适来
方才;刚才
适来谁进去了?
[夏日悦心殿]于斯
同“ 於此 ”。《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於斯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 之得材,於斯为贵。”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国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