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作者:王汝玉 朝代:明代
[寄友人]寄友人原文
世味浑忘却,身心得少閒。
临池看白发,把酒对青山。
经史三馀外,桑麻十亩间。
优游期卒岁,宁料阻时艰。
[寄友人]诗词问答
问:寄友人的作者是谁?答:王汝玉
问:寄友人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寄友人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汝玉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汝玉
[寄友人]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寄友人]参考注释
[寄友人]世味
(1).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唐 韩愈 《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 宋 唐珏 《摸鱼儿》词:“悠然世味浑如水,千里旧怀谁省?” 清 曹寅 《避热》诗之五:“世味何如 湘 水淡,物情翻向 楚 人夸。”
(2).指功名宦情。 宋 叶适 《孟达甫墓志铭》:“既连黜两州,世味益薄。知 南康 ,自列亲嫌不往。” 明 唐顺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於强盛之年,非孝爱纯至,一不中热於世味,有所不能。”
[寄友人]忘却
不记得;忘记
[寄友人]心得
在实践中体验或领会到的知识、技能等
[寄友人]临池
《晋书·卫恒传》:“ 汉 兴而有草书…… 弘农 张伯英 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后因以“临池”指学习书法,或作为书法的代称。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 宋 苏轼 《石苍舒醉墨堂》诗:“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名臣通画学》:“前代名臣能临池者多矣,鲜有以画名者。”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黄忠端书孝经卷》:“夫人善临池,代公作行草,几夺真。” 吕叔湘 《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书法一项,确是一种艺术。但是这是要有写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临池的工夫,才会有成就的。”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日记抄得很工整,字体遒劲,也可作临池之用。”
[寄友人]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寄友人]把酒
拿着酒杯
把酒问青天。——宋· 苏轼《水调歌头》
[寄友人]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寄友人]桑麻
(1).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词:“閒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2).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塲圃,把酒话桑麻。”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
[寄友人]优游
生活得十分闲适
优游的生活
[寄友人]卒岁
(1) 度过一年
聊以卒岁
(2) 全年
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寄友人]时艰
时局的艰难困苦。 南朝 宋 颜延之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毕力干时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毗倚愈专,时艰愈棘。” 林学衡 《赠汪笠云》诗:“时艰无补难为用,年少能狂亦可哀。”
明代,王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