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一首】作者:释正觉 朝代:宋代
[颂古二十一首]颂古二十一首原文
雪老大开方便路,低头却入庵中去。
老僧有眼恰如盲,却被岩头行一步。
老僧好休不肯休,依然依路去悠悠。
元来不会雪峰意,却被岩头瓮赣头。
[颂古二十一首]诗词问答
问:颂古二十一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颂古二十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
[颂古二十一首]释正觉颂古二十一首 书法图
颂古二十一首书法作品
[颂古二十一首]参考注释
[颂古二十一首]老大
(1) 年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老大嫁作商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兄弟姊妹中的年长者
老大务农,老二当兵
(3) 〈方〉∶指木船的船主或船夫
(4) 很大,非常
老大不快
老大吃惊
[颂古二十一首]方便
(1) 便利的
商店设立在对群众方便的地点
(2) 适宜的
这儿说话不方便
(3) 有富余的钱
这几天手头不方便
(4) 帮忙,照顾
望周全方便
[颂古二十一首]低头
(1)
(2) 垂下头
低头默哀
(3) 比喻屈服
低头认罪
[颂古二十一首]老僧
(1).年老的和尚。 唐 韩愈 《与孟简尚书书》:“ 潮州 时,有一老僧号 大颠 ,颇聪明,识道理。” 宋 陆游 《夏夜泛舟书所见》诗:“山房犹復畏炎蒸,长掩柴门媿老僧。” 清 郑燮 《题画兰二十一则》之七:“昔游 天目山 ,与老僧坐密室中,闻幽兰香,不知所出。”
(2).老和尚自称。《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老僧与檀越又有一段因缘,愿投宅上为儿,以报盖棺之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居士,你但放心,説兇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颂古二十一首]有眼
有眼力。谓有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许地山 《三博士》:“你真有眼。从前他与你同在大学念书的时候,他是多么奉承你呢。”
[颂古二十一首]恰如
(1) 正像,正如
原材料恰如草,文章恰如挤出的奶
(2) 正似乎
那婴儿笑着恰如知道母亲说什么
[颂古二十一首]头行
(1).头颈。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二折:“半片席斜铺在地下,两块砖掇在头行。”
(2).指事情的开始部分。《水浒传》第一一四回:“看官只牢记关目头行,便知衷曲奥妙。”
(3).见“ 头行人 ”。
[颂古二十一首]一步
(1).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朱子语类》卷二:“只似在圆地上走,一人过急一步,一人差不及一步,又一人甚缓,差数步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马儿往西行,坐车儿往东拽,两口儿一步儿离得远如一步也。”
(2).谓步伐一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收拾行李,一步地都行上,两口儿眉头暂开放。”
(3).指某一地步、境地或事务的某一段。《景德传灯录·灵龛禅师》:“出处非千佛,春来草自清,问碌碌地时如何?试进一步看。” 宋 真德秀 《西山语录·日至月至》:“ 孟子 教人只云养心莫善於寡欲, 周子 又进一步教人曰:‘由寡以至於无, 颜子 三月不违者,已到无欲之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我的意思,总等他进一步,功名成就,纔给他提亲呢。”《红楼梦》第七十回:“我们每日每人临一篇给他,搪塞过这一步儿去就完了。” 毛 *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章第三节:“要从这种斗争中去肃清公开的或隐藏的汉奸势力;要做到这一步也只有依靠民众的力量。”
(4).长度名。历代不一,如 周 以八尺为一步, 秦 以六尺为一步,后亦以五尺为一步。《礼记·王制》:“古者以 周 尺八尺为步,今以 周 尺六尺四寸为步。” 孔颖达 疏:“古者八寸为尺,今以 周 尺八尺为步,则一步有六尺四寸。”《新唐书·突厥传上》:“ 后魏 筑长城,议者以为人治一步,方千里,役三十万人。”
(5).中医运气学说以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为“一步”。《素问·六微旨大论》:“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 王冰 注:“一步,凡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
[颂古二十一首]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颂古二十一首]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颂古二十一首]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颂古二十一首]元来
(1).当初;本来。 唐 张鷟 《游仙窟》:“元来不见,他自寻常;无故相逢,却交烦恼。” 唐 孙棨 《赠妓人王福娘》诗:“谩图 西子 为粧样, 西子 元来未得如。”
(2).来源,出处。 清 方苞 《书老子传后》:“著其子焉,著其孙焉,著其孙之元来焉,於其子孙元来仍著其爵焉。”
(3).表示发现原先不知的情况。 唐 方干 《题赠李校书》诗:“却是偶然行未到,元来有路上寥天。”《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子细看时,元来青布幔里有人。” 元 耶律楚材 《万松老人琴谱》诗:“元来底许真消息,不在絃边与指边。”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元来只隔着 弱水 三千, 溟渤 风烟,在那 麟凤洲 偏, 蓬閬山 巔。”
(4).谓追溯原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元来 甄监生 二妾四婢,惟有 春花 是他新近宠爱的。”
[颂古二十一首]不会
(1).不领会;不知道。 唐 元稹 《进田弘正碑文状》:“臣若苟务文章,广徵经典,非唯将吏不会,亦恐 弘正 未详。” 宋 周邦彦 《南乡子》词:“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2).不可能。 明 康湋川 《粉蝶儿·寄寿康对山太史》套曲:“也不索门栽五柳,也不索湖泛扁舟,利和名自不会挂心头。” 毛 *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样做,基本方向是不会错的。”
(3).谓不以时朝见天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或如 唐太宗 之责 尉迟恭 以 汉高 故事,或如 汉文 之责 吴 不会而赐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
[颂古二十一首]雪峰
积雪的山峰。 唐 杜甫 《出郭》诗:“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元 袁桷 《上京杂咏》之六:“天锡清凉国,晴霞绽雪峰。”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我跟他们一道走到外面,望着那灿烂的雪峰和羊群。”
宋代,释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