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作者:周端臣 朝代:宋代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原文
一笑江楼把酒杯,阑干倚遍重徘徊。
风生别浦潮回去,云暗前山雨过来。
秋冷丹枫先叶堕,节迟黄1~1菊未花开。
凭高引领还兴感,昨日谁登风戯马台。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诗词问答
问:《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的作者是谁?答:周端臣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端臣的名句有哪些?答:周端臣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参考注释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酒杯
见“ 酒杯 ”。
亦作“ 酒盃 ”。亦作“ 酒柸 ”。喝酒用的杯子。 宋 沉遘 《次韵和少述秋兴》:“胜事祇随诗句尽,壮怀犹向酒柸舒。” 金 元好问 《庚子三月十日作》诗:“残梦忘书帙,餘香殢酒杯。” 元 揭傒斯 《四友》诗之三:“青天入酒盃,歌笑中夜激。” 明 张茅亭 《一封书·闺怨用<断肠集>结尾》曲:“残灯对酒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后来 小云 输了拳,他伸手取了酒杯代吃。”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阑干
(1) 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 横流的样子
忍不住泪珠阑干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生别
谓生生别离。旧题 汉 苏武 《诗》之三:“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唐 沉佺期 《拟古别离》诗:“奈何生别者,戚戚怀远游。”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惻惻。”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回去
返回原处去;回家
千万别回去,否则有危险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过来
用在动词后,表示时间、能力、数量充分(多跟[得]或[不]连用)
活儿不多,我一个人干得过来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丹枫
经霜泛红的枫叶。 唐 李商隐 《访秋》诗:“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宋 陆游 《秋晚杂兴》诗:“漠漠渔村烟雨中,参差苍檜映丹枫。” 清 吴梅村 《九峰诗·横云山》:“赤壁岂经新战伐,丹枫须记旧游踪。” 阿英 《流离》四:“丹枫点缀各处,有如绘画。”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凭高
登临高处。 唐 李白 《天台晓望》诗:“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 渤 。” 前蜀 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诗:“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 明 刘基 《念奴娇·红树》词:“凭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远。”
亦作“ 凭高 ”。凭借高处。 清 黄鷟来 《回澜阁》诗:“河流此日望迴澜,杰阁凭高纵大观。” 清 黄鷟来 《文选楼怀古》诗:“不用凴高叹陈迹,江山文藻自长存。”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引领
伸直脖子 ,形容殷切期待的样子
如有不嗜 * 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孟子·梁惠王》
武王设朝,士民皆喜;依圣治事,民皆引领。——《武王伐纣平话》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昨日
昨天
[重阳后一日偕翁宾暘张敬之江楼中分韵得台字]马台
旧时高门大户前供上下马的石台。《西游记》第十八回:“二位长老,你且在马臺上略坐坐,等我进去报主人知道。”《 * 词话》第六八回:“一面牵出大白马来,搭上替子,兜上嚼环,躧着马臺,望上一騸,打了一鞭,那马跑踍跳跃,一直去了。”
周端臣,宋代